安姓起源,姓安的來源,安姓來歷,安姓由來
拼音:An
郡望:武陵郡
名人:安子介,安期生,安世高,安重榮,安祿山
勝跡:缺
文獻:安氏族譜
歷史:安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據新唐宰相世系表上記載,傳說古帝顓頊的弟弟,昌意的次子,黃帝的孫子安,封國在西邊,自立為安息國(今伊朗高原東北部),後來安息國與中原有了交流,安息國人到中國來就有以國名中的「安」為姓的。因此安姓也是黃帝的嫡裔。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代北的鮮卑族貴族安遲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安」。又據唐書所載,「安」氏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時期,祁連山北邵武城(今甘肅省臨澤縣)有康國,後為匈奴擊敗,遷至中亞(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帶),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尋,戊地等九個小國。唐高宗永徽年間,「昭武九姓」先後歸附內地,其中有「安」氏。另外,唐代叛將安祿山本姓康,冒姓安。安姓後來在姑臧郡發展成望族,世稱為姑臧望。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在殺死其父後,繼續叛亂。唐書宰相世系表:出自姬姓,黃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於西方,自號安息國,後入中國以安為姓。按漢有安成,唐有安金藏。
補充資料:
姓氏起源:
關於安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遠古黃帝有兒子叫昌意,昌意的長子叫顓頊,繼承帝位。次子叫安,封於西戎,後來建立了安息國(在今伊朗高原),他的子孫就以安為姓。到古代漢武帝時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以後,中國與安息國始有往來。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安清時,他不願當國王,而想當高僧,於是他就出家為僧。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回到中國河南洛陽,宣傳佛教,隨後定居下來,他的子孫也就世代相傳姓安。
後魏安遲氏改為安氏。
聚集地:
堂號
據《唐書世系表》記載:「出自姬姓。黃 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居於西方,自號安息國,後於中國,以安為姓。」望出姑臧、河內。
歷史名人:
安清-一字世高。安息國太子。原來他已經繼承了王位,但為了能回到中原來,就將王位讓給他的叔叔,出家為憎,信奉佛教。精通梵語,唸經修行。於東漢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國河南洛陽來宣傳佛教。定居下來後,為了傳教的需要,他又工讀漢語,通曉漢語,譯梵本為漢語,譯《修行道地經》等30餘部,皆屬小乘。
安重榮——字鐵胡。五代後晉朔州人。後唐時任振武巡邊指揮使。後歸後晉石敬瑭,任成德軍節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後,起兵反之,次年戰敗被殺。但他這種民族氣節,得到了後世的景仰。
安民——宋朝陝西長安人。是個有名的石工,當時著名的石碑,都出自他的刀筆。
安維峻——字曉峰。甘肅秦安人。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上疏痛斥李鴻章挾外洋以自重,投降賣國,中外臣民無不切齒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職。後隱居柏崖,閉門著書。著有《四書講義》、《詩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