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姓起源,姓歐的來源,歐姓來歷,歐姓由來
拼音:Ou
郡望:平陽郡
名人:歐寶,歐慶,歐大任
勝跡:缺
文獻:象山西鄉歐氏宗譜
歷史:歐氏在台灣排名七十二位。出自姒姓。戰國時,越王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受齊人唆使,出兵伐楚,結果被楚滅,無疆也被楚軍所殺。無疆的兒子們爭奪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佔得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的歐余山,由於位處山的南面,又稱之歐余山之陽,自任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就用此封地為姓氏。其中有姓歐陽,有姓歐,甚至有的姓歐候。春秋時越國在歐余山有一位冶鑄名匠,名為歐治子。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造了五把互不相同的名劍,分別為湛盧、巨闕、勝邪、魚腸和純鈞,名聲大振。其後代為了紀念他精妙的技藝,以他的名字為姓氏,有的姓歐冶,有的姓歐。
補充資料:
姓氏起源:
關於歐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歐冶氏,與區同出於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於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歐冶子的後代以祖先的名字做為姓氏,形成了歐姓。有的去掉欠字為區姓。歐與區音同。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歐姓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臨汾西南)。
聚集地:
遷徙分佈
台灣的歐姓人氏,居全省的第七十八位。與大陸的歐姓一脈相通。當初,他們自閩、粵一帶渡海而來的情形,大致是這樣的,康熙五十二年,有一位歐節中到達台南縣新化鎮左鎮莊內仔莊開基;雍正十年,有同安人歐天送入墾今新竹縣紅毛鄉;嘉慶二十三年,有歐進興等。歐氏在台灣,以澎湖最多,嘉南地區次之,新竹、苗栗又次之。就全台灣來說,人數也不算少。
堂號
八劍堂:春秋的時候有歐冶子善於鑄造劍,越王請他鑄了五把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後來,干將又為趙王鑄造了三把劍(龍淵、太阿、工布),這八把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劍。
歷史名人:
歐道江:長樂人,明代學者,博學多才,四方師事,從游者數千人。
歐冶子:春秋的時候匠人,因為他居住在歐余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為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鉤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於徒弟為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
歐普祥:元代起義軍將領。
歐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廣東順德人,嘉靖時期國子博士。學者王士貞稱其為「廣東五才子」之一。
歐寶:東漢時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