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民間“留一犁”的故事
黃梅民間“留一犁”的故事
黃梅民間田地買賣中有一項習俗叫“賣田(地)不賣墳”,相傳有一個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間故事。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年春季備耕期間,一位娃宛的農民,發現他家那塊稻田裡,不知什麼時候葬了一棺新墳。他雖然覺得奇怪,卻未動聲地接納了它,在耕田時還為它多留了一犁土。更重要的是從那以後“留一犁”居然成了宛家的“祖訓”。
說來也怪,宛家原本是世代農民。結果到了其孫輩頭上不僅出了個大秀才,而且在省城會考時,名列榜首,消息傳來舉縣震驚。因為這是黃梅有史以來的破天荒之舉,所以黃梅縣令非常重視。先是親自出衙相迎,緊接着又讓他騎馬掛花繞縣城一周,着實令人眼饞。
在他之前,黃梅已經有一位姓石的真龍天子,在即將出世時因被人“破法”而功敗垂成。在宛秀才之後,又有一位外號兒“帥猴兒”的漁民之子,在京城考了個探花。於是,老百姓將他們聯繫在一起,創造了一首“石盤龍,碗(宛)插花,帥猴兒,中探花”的民謠。
然而,嚴格地說這位宛秀才並不是完全憑真本領考中的。原來,宛秀才在省城會考期間,每逢遇到疑難問題時,總有一個人在他後面指點他。可是當他回頭時卻發現什麼人也沒有。
“請問先生你是誰?”。當那聲音再次響起時,宛秀才不失時機地問道。因宛秀才再三追問,那聲音才很不情願地說:“我叫劉一雷。因為你們宛家有恩於我,才有今日暗中指點之舉。”宛秀才的父親說:“據我所知,我們宛家祖祖輩輩都沒有與姓劉的人家打過什麼交道,更不存在什麼恩恩怨怨。”
“你們說的那個劉一雷,該不會是耕田時的那個‘留一犁’吧?”宛秀才的母親反問道。宛秀才恍然大悟,為了感謝“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重修了那座孤墳。
後來,人們發現了這座墓里的隨葬竹簡,才知道墓主原來是大名鼎鼎的鮑參軍。鮑參軍姓鮑名照〔公元414—466年)是南北朝時的文學家,出身貧微,曾任秣陵令、中書舍人等職。後為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因子頊起兵時兵敗黃梅,鮑照為亂兵所殺,屍骨不得還鄉,故葬於黃梅。鮑照詩歌風格俊逸,對李白、岑參等頗有影響。有《鮑參軍集》等傳世。
有鮑參軍在幕後指點,宛秀才豈有不名懸榜首之理?這個故事傳開之後,黃梅百姓紛紛效仿,並慢慢形成了賣田地不賣墳地的習俗。
資料來源(湖北美術出版社〈楚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