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於事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人浮於事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拼音】rénfúyúshì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戴聖在《禮記》中講述才能與俸祿的關係:俸祿和職位超過自己的能力和貢獻,那就類似貪污;自己的勇力和貢獻超過了俸祿和職位,就近似於廉潔。因此君子寧肯讓自己浮於俸祿之上,也不願讓俸祿浮於自己能力之上。
【典故】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禮記·坊記》
【釋義】浮:超過。原指人的才德高過所得俸祿的等級。后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多事少
【近義詞】十羊九牧、投閑置散
【反義詞】人盡其才、各得其所
【同韻詞】胸無大志、飆舉電至、聯翩而至、傳三過四、心如芒刺、櫛比鱗次、時不再至、寢丘之志、關懷備至、鬱郁不得志、......
【成語舉例】老兄還沒有曉得這裡的情形,實在人浮於事,安插不來。 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
【成語造句】
◎十四元一月的小學教員也是人浮於事!在益州的時候,我們想像社會是多麼廣大,現在為你的事情我跑了幾天,才知道社會是窄狹到不堪,你想鑽進一個頭去,真不容易。
◎為給周邊群眾調整產業結構起一個帶頭和示範作用、為黨校自身加強光榮傳統教育提供一個從事勞動鍛煉的陣地,為扭轉機關雍腫、人浮於事的局面,同時也為改善辦學條件彌補經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