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發跡潞州
唐玄宗李隆基發跡潞州
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皇帝。中宗景龍元年(707年)四月,李隆基以臨淄王的封爵和衛尉少卿的四品官職,兼任潞州別駕,第一次來到潞州(今長治市)。景龍三年(709年)十月卸任回長安。延和元年(712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李在潞州時,多方延攬人才,收取民心,顯示了傑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屬、禮士大夫、愛百姓”。理政之餘,還修造了一所宏麗的府第,後面建有“德風亭”(舊址在今長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輦道接“盾花梳洗樓”(舊名游嶺,即今牛嶺)。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這裡賞景賦詩、評論國事。談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績,他往往仰天長嘆,似有無限感慨;談到當時秉政的中宗、韋后,他不過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顧。而當大家談到各自的抱負時,他卻靜靜地聽着,不置一辭。大家問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處,他離席起舞,吟唱起漢高祖的《大風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於他風雅博學,平易近人,禮賢下士,有識之士都樂于歸附。李隆基選拔人才,能夠不拘一格。如後來封為霍國公的王摶仲,“本高麗人”,父親犯罪,沒有官奴,只因“性識明悟”,他就引為心腹,讓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後來封為成紀侯的李宜德,為人家奴而“矯捷善騎射”,他就“以錢五萬買之”。同時暗中蓄積武力,伺圖展露身手。景龍三年(709年)十月,李隆基帶着精銳將士卸任回長安,就讓毛仲、宜德二人“挾弓矢為翼”,後來,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誅韋后及其黨羽,擁立他的父親睿宗,為他不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參加了誅除韋后的行動。王毛仲則參加了陳鎮壓太平主謀亂的行動,為李隆基當皇帝掃除了最後一道障礙。三年後,李隆基即帝位,開創了與“貞觀之治”齊名的“開元盛世”。
開元十一年(723年)正月,李以皇帝身份再次來到潞州。侍駕而來的,還有張嘉貞、張說、張九齡、苗晉卿等名臣。他初九日進入潞州后,大擺筵席“宴父老”。並把當年故居改為“飛龍宮”,讓張說寫了一篇《上黨舊宮述聖頌》,樹碑勒石;還讓張九齡寫了一篇《聖應圖贊》。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稅,赦免了“大辟”以下的所有罪犯。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東遊泰山,回程途中又繞道潞州,體察民情,慰問疾苦,再次賞賜“父老”。
開元二十年(732年),李第四次來到潞州,對老年人普遍“賜粟帛”,讓已經徵募、即將開拔的士兵歸里;另從別處徵集,並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稅。
李隆基之所以對潞州情有獨鍾,因為潞州是其發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