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中國相學的發展歷史及相術淺析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免費算命
免費算命

中國相學的發展歷史及相術淺析

中國相學的發展歷史及相術淺析

相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形成和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相學最早出現在公元前七世紀,也就是古代的春秋時期。

在學術諸多的古代,觀相術被認為是古人觀人、識人的學問。即使在現代,人們還是很講究面緣的。相人的學術(即相術),由於長期不登大雅之堂而充斥於社會;由於不是普學而又顯得幾分神秘;由於解答的是人自身的問題而惹起大家的好奇。一直以來,相術都是一個許許多多人試圖去發掘去釋疑的話題。比如,初次見面的人,從面相上怎樣才可以看得出兩個人的緣分深淺,是很容易引發人們好奇的問題。

古人認為相的好壞,是有時代局限性的,只是古人提供的經驗,是否可靠以及如何作為現在的參考,全憑大家的辨析能力。深入理解講述相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一可考的是古人遺跡和書齋裡的那點經驗。相術也是發展變化的,所以現代相術應該是古籍與現實科學結合。只有這樣,人們才能遠離迷信,以一種正常而客觀的態度看待相術研究。

相術究竟有怎樣的特點,相學是怎樣一門學問呢?

觀相學(觀相術),是古代學者們的智慧結晶

北宋時期,有個叫錢若水的人,曾到華山求訪一位名為陳摶的道士。當時的人們都知道,這是道家學術的一位代表人物。錢若水拜訪陳摶之前,有一位麻衣道者為他相面。錢若水當然也是位名人,編撰過《太宗實錄》,在社會上有一定的聲望。由此,後人每有相法的學術都托名於麻衣。在《麻衣神相》裡,多處有引陳摶的著述。如《人物誌》,是三國時期魏人劉邵所作。劉邵初為尚書郎,後賜爵。他博學多聞,著作很多。又如《冰鑒》,是被譽為清代中興名臣的曾國藩作的,無可厚非,也是個文韜武略的人物。

觀相學(觀相術),是前人與後人的經驗總結

歷史上傳下來的識人觀相學的著述很多。如《水鏡神相》、《神相鐵關刀》、《冰鑒》、《太清神鑒》、《人物誌》等。這類學術,我們姑且稱為雜家學術,正是這些雜家文化,對民間社會產成了深刻的影響。

相法學相傳以來,根據它的傳習以及影響的層面,後世直至現代,有文人把其劃分為“江湖派”和“書房派”。如果我們站在個人角度分析,不涉及學術層面的討論,會發現這兩個派系是有各自鮮明特徵的。江湖一派,明顯的特徵是用來謀生。書房一派,純粹是屬於知識階層的,或賞玩,或探究,或致用。

綜觀兩派學說,江湖派重“奇”,書房派則重“神”。江湖派的代表人物如明代袁洪,就在自己所著的《柳莊神相》中認為相以“奇”為貴。稱在古代傳說中,黃帝生有一副龍顏;堯帝身高八尺,眉分八彩;舜帝的眼睛是重瞳;顓頊載牛而出;禹的耳朵有三個漏洞;皋陶生有馬口;孔子反羽。另外還有帝嚳、周公、武王、商湯等,即古人稱為的十二聖者,都有異於常人之相。這裡認為,奇相也就是貴相。

而書房派則認為相在於“神”。在文人的趣味裡,對“神”的賞識、探究、闡釋是延綿不斷的。無論是書法、繪畫、藝術還是吟詩作賦,都在其中傳達了對“神”的推崇和發揚。同樣,在相(學)術裡,書齋一派也是如此。如在《人物誌》中有曰:“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一個人淡定自若的神情,或說是素質最為可貴,這種氣質和神情是修之於內而顯現於外的個人的神采。又:“夫色見於貌,所謂徵神。徵神見貌,則情發於目。故仁目之精,愨然以端;勇膽之精,曄然以彊。”筆者說,精神顯現於形貌,就像一個人的情感從眼睛向外流露。因而說,仁是眼的精氣凝聚,看起來誠實而忠厚;勇,是膽的精氣凝聚,看起來目光煙炯,強烈有力。“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則窮理盡性。”所以說,事物產生有其形貌,形貌又相應地體現於內在的精神,能夠把握住這一點,對人對物則可以窮理盡性知曉其概略了。

《冰鑒》一書,可謂是文人知識分子學以致用的經典之作。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曾國藩在其著述裡,開篇就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在相人學(相人術)中提到一個認的高度。“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斷者出處斷,續者閉處續。

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曾國藩所謂的神,不僅僅是指其精神,更主要的是指人的精神狀態。一個人的個性、意志、學識、修養、氣質、風度等,往往會通過其言談舉止、行為動作等“神”和“態”^尤其是通過眼睛表現出來。孟子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指的也是這個道理。把握住了一個人的神態,再從其自然常態裡去辨識他的具體動機和趣味。曾國藩這種從神識入手兼及其餘的鑒人學術,在其《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日記》裡多有表述,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找來賞究一下。

觀相學(觀相術),是一門跟得上歷史發展潮流的學問

管理學的概念肇起於西學,其實,這類學術在我們的文化典籍裡早就有所記述了,只不過叫法不同罷了。相學或相法,能否成為現代管理學的一部分拿來參考,在經濟全球化,東學與西學交融、消化的今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應該以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精神對待我們的文化遺產。去粗取精,把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部分保留,傳承,發揚光大。

在西方,諸如“人的形體語言”這類觀人識人的著作,從學人的書齋裡也得以應用了。但是,他們這類學術的豐富性與深刻性遠不如中華文化典庫裡來的精當,畢竟我們的相學已經經過了上千年的完善。撰寫著作的文人們歷世之深、經驗之多非常人所能及。他們大多鏗鏘一生,各種各樣的人物、各種不同的命相,從他們的論述裡可以看出,他們把識人、察人當做一生得意之處,把相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是他們的終極理想。

綜觀書房派和江湖派的相法觀念,所謂奇,是形之所論述發展的一種極致;所謂神,也兼有對形的強調,不可偏於一隅。

現代人研究古代相法的也不少。如南懷瑾先生認為,真正的相法,是眉毛、眼睛、鼻子等都不看的,主要看一個人處世的方法和條理。如曾國藩認為,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涵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如現代人所總結的,態度決定一切。這個態度,就是處世的方法。又如,“細節決定成敗”,怎樣對待細節,每個人的態度和方法也是不同的,這種態度和方法的不同也決定了事物的成敗差異和一個人未來的差異。不難看出,古人的相法並不是那麼神秘,無非是各種經驗的積累罷了。同時,相學思想也不是機械呆板而一成不變的,是會受到時代的洗禮而發生些許變化的。

作為現代人,我們在參考前人經驗的同時,也不能過於陳規守舊,一切學識都要從實踐歷練中、從更廣闊視野的觀察探究中得來。所以,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眼光看待世間萬物,才是客觀合理的。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中國相學的發展歷史及相術淺析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