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從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從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六。
1、出自姬姓,後稷之後也,始祖姬從和,以人名為氏。
始居兗州曲阜之太山一帶。有關從姓乃樅姓更改而來沒有任何根據,網上盛傳之漢將軍從公之後版本,漢將軍從公乃從和第三十世孫,因此,從姓的歷史比之更早,安徽繁昌縣大元至治元年辛酉三月春,任青陽縣教諭英山縣方守忠撰從氏家譜舊序:“予觀從氏之先,本姬姓,後稷之後也,其後有從和公散漫於湘江之旁,而自樂於漁釣,築室於兗州曲阜之太山,人皆曰從和,其子遂變姬而從姓為”,此為漢族從姓也,繁衍至今已有2700年歷史。
2、源於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指出,自古以來,“從”這個比較少見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樅氏“去木留從”而來的。東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名叫姬精英,被封在樅邑(今安徽桐城),建有樅國,為侯爵,史稱“樅侯”。在樅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樅氏,後有去“木”偏旁為從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3、源於樅氏,出自漢朝將軍樅公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地名為氏。
從氏,古為居於樅陽之地,即今安徽省樅陽縣,其地原著民中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稱樅氏。
4、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從事中郎,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從事中郎,為西漢時期所設置的武官職務,是大將軍府的屬官,由戰功卓越、經驗豐富、智謀百出之人承擔,職責為佐將軍,主謀議,相當於今天軍制中的參謀,職位在主簿之上。著名的大將陳湯就出任西漢末期大將軍王鳳的從事中郎。從三國、兩晉到南北朝時期,在歷朝歷代的三公、宰相之下屬官員中,皆有從事中郎之職,官秩六品,俸祿一千二百石。/古典星座網/suanming/huangli/
5、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從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從史,亦稱從吏,為沿襲秦朝官制的高級官僚的從屬官員,類似親信隨從之屬,是有主官增設的官制,不列正式官序,沒有朝廷俸祿,官餉由主官給付,人數不等,只隨屬主官解決某些問題,或處理日常事務,不負責文書之類的文案工作。西漢初期,主官下屬的官吏,當犯有錯誤時,主官有權撤其官職,但不能予以開割,往往就降為“從史”來使用,可以功復其原職或改任他職,在史籍《漢書·倪寬傳》中就記載:“除為從史。”
6、源於回族。
出自清朝時期青海卡力崗地區原藏族,屬於以宗教教義為氏。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從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七十一位門閥。今河南省的駐馬店市、周口市鄲城、新蔡縣、信陽市光山縣、南召縣、平輿縣、許昌市,河北省玉田縣、棗強縣,安徽省的蕪湖市繁昌縣、蕪湖縣、郎溪縣、涇縣、廬江縣、宿州市、靈璧縣、碭山縣、定遠縣、霍邱縣、鳳台縣,山東省的臨沂市蒙陰縣、沂南縣、聊城莘縣,陝西省的山陽縣、咸陽縣、高陵縣,江蘇省的泗洪縣、高郵縣、金壇縣,湖北省的陽新縣、通山縣、潛江市、隨州市、棗陽縣、監利縣、鍾祥縣等,以及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均有從氏族人分佈。其中,山東無棣縣、天津市的回族從姓和山東文登之叢姓為同祖同宗,和漢族從姓沒有任何關係。
三、郡望堂號
郡望
東莞郡:西漢時期有東莞縣,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漢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齊郡置城陽郡,治所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東北,領八縣。晉朝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為東莞郡,置於晉陵(今江蘇常州)東南一帶,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末年廢黜,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陽、沂源、莒縣一帶。今世所稱的“東莞”,皆指建制置於唐朝的廣東省東莞市。
堂號
東莞堂:以望立堂。
雙烈堂:明朝初期,從所向由玉山令升刑部主事,由於他清明廉潔,所以叫撉遯。他年老退休後,燕王朱棣率軍破城,他和兒子從士默同時遇難。一門雙烈,後人因以為堂。
四、姓氏始祖:
從和。根據嘉靖十八年己亥三月望日之從氏重修家譜舊序、崇禎元年九月望日之重修家譜舊序、雍正十一年秋九月望日之從氏譜序,周代姬從和乃我漢族從氏之始祖也,因名得姓,從和公三十世孫信遠公,漢光武帝時授為將軍,封香山侯,又家東莞也,信遠公即漢代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