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須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須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八。
1、源於風姓,出自周朝初期太昊伏羲氏裔孫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須,出太昊伏曦氏風姓後裔,有須句國。”西周初期,周武王將太昊伏羲氏的裔孫封於須句(今山東壽張、東平之間),建有須句國,亦稱須朐國,子爵,史稱其國君為“須句子”。
2、源於姞姓,出自商朝時期的密須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商王朝時期有個小諸侯國叫密須國(今甘肅平涼靈台),國君為姞姓。關於密須國,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典籍中,記載並不多見。在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歌總集《詩經·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天下”的詩句;同在《詩經·篤公劉》中有“止旅乃密,芮鞫之即”的詩句,這是我們現在見到的最早記載密須國的文字。《皇矣》是周人自述開國歷史的詩篇,有關開國建業的大事才記在其中。史載周武王出兵攻打商紂王,到達孟津,原來歸屬於商的諸侯國竟有八百多個投向周王,在這麼多的諸侯國中,密須國兩次出現在當時文人筆下,並被《詩經》收錄,說明當時的密須國確實是有實力的諸侯國。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的須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衛國境內有個邑地,名叫須,故址在今河南省的滑縣、長垣、濮陽三縣交界處。春秋時期,須邑的最高行政長官名稱“句須”,一如魯國與晉國的“宰”、齊國與楚國的“令”,就相當於後來的縣令。
4、源於姚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附庸遂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在史籍《左傳·莊公十七年》中記載:“春,齊人執鄭詹,鄭不朝也。夏,遂因氏、頜氏、工婁氏、須遂氏饗齊戍,醉而殺之,齊人殲焉。”按史書的記載,在成湯滅夏桀之後,建立了商王朝,他敕封虞舜之後於遂地,故址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接山鄉上遂城村南部,建有遂國,子爵,國君稱遂子。
5、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官吏豎頭須,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豎頭須,是春秋時期晉國設置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掌管王室的寶藏,是王室重臣,多由王室中赤膽忠心者擔當,多為世襲。這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有記載:“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6、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樊須,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樊須,字子遲,齊國人(一說是魯國人),有些史書中亦乾脆稱其為“樊遲”。人們一般認為,樊須在學業上成就雖然不大,但他具有勇武精神,善於因事致斷,仍然不愧是孔門弟子中的佼佼者。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封為“樊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被宋真宗趙恆加封為“益都侯”。
7、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官吏魚須,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魚須,在古代實際上是一種斑紋樣式的稱謂,由於其形如同鯉魚的鬚子而得其所稱。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竹子的斑紋如同魚須,即今天人們所稱的文竹、須竹,就專門用其來製作笏、禮典用具,而持有魚須竹笏的人,皆為朝堂上卿、大夫。此後,“魚須”就成為中大夫以上官吏的俗稱。這在典籍《禮·玉藻》中記載:“笏,大夫以魚須文竹。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8、源於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藏族同胞最初的姓氏,據著名藏學家達倉宗巴·班覺松保的《中藏史集》、巴沃·祖拉程瓦的《智者喜宴》、智扎喜·嘉措的《姓氏白蓮苑》等有關史籍的蒼久記載,是由猿猴和巖女繁衍不絕,逐漸形成嘎氏、珠氏、扎氏、黨氏四大原始姓氏,在有些史籍的記載中將色氏、慕氏、冬氏、當氏列為原始的四大姓氏,然而姓氏學界一般認為色氏、慕氏、冬氏、當氏都包括在嘎氏、珠氏、扎氏、黨氏這四大姓氏之中。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須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一位門閥。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遠古時伏羲的後代封為子爵貴族,讓他們建立了須句國(今山東省梁山縣小安山鎮東張莊村北。)清代蔣作錦(1817-1864年)是今東平湖水庫二級湖內今屬於梁山縣館驛鎮的大營村人,咸豐年間進士,曾任過黃河欽差。此人知識淵博,富有考古精神,對東平湖一代的名勝古跡、山川河流,都作過精細的考證,著有《東原考古錄》,該書“須句城考”中這樣寫道:“須句,風姓國,魯附庸,滅於邾,地入魯。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漢地理志壽張縣西北有朐城,是左傳。杜注須句在須昌西北,非也。實在須昌城南三十里。
考《水經注》,濟水東北過漢壽張縣西界、安民亭南,汶水東北來注之,又此逕須句城西注。城臨濟水,濟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對安民山,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是)其故地也。莊西楊家堤口即濟水故道。城南(距)安民亭六里,東南距漢壽張城十七里,東北距今治三十里。村人掘地時見瓦礫及城舊址雲。”《東平縣志·古跡》亦載:“須句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其故城也。”須句國的君主世襲封號和封國,稱為須句子。須句國就在現今山東省境內。
到了春秋時,這個小國被其他諸侯國並去,須句子的後代就開始用國名須句為姓,後分為句、須兩姓。形成了一支須氏,世代姓須。商代時,有一個密須國(今甘肅省靈台縣),後代居民中就取國中的一字“須”作為姓氏。春秋時,衛國有古邑名須(今河南省滑縣東南),當地的居民以邑名為姓,稱為“須”氏。須姓主要分佈在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
三、郡望堂號
郡望
琅琊郡:亦稱琅琊國、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琅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一六國後,在境內設琅琊郡,並附置琅琊縣,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置琅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廢黜,後有沂州琅琊郡。從魏、晉朝時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屬琅琊郡(國)。另一處琅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後廢置至今已千餘年。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堂號
琅琊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陸量堂:漢朝時有須無封,爵為陸量侯,四代世襲,其後裔子孫因以立堂。
- 童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張以煒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
- 姓張以筠字結尾的女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張以華字開頭的女孩名字推薦 怎麼取名聰明伶俐
- 姓張以楚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劉以可字結尾的女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伶俐的名字
- 姓張以聲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伶俐
- 邊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伶俐
- 須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張以知字結尾的男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伶俐的名字
- 姓張以玫字開頭的女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宿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 雙姓的來源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張以蔚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伶俐的名字
- 姓張以友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
- 姓劉以林字結尾的女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的名字
- 姓張以彥字開頭的男孩名字推薦 寓意聰明的名字
- 伍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聰明伶俐
- 如何讓姓名有個高分配置?看12生肖起名的宜忌大全
- 姓張以晨字結尾的男孩名字推薦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