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言不由衷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注音】yánbùyóuzhōng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掌朝廷大權。周平王想讓虢公忌來取代鄭莊公管理朝政,鄭莊公就去威脅周平王,周平王只好違心說沒這回事,雙方交換兒子做人質。周桓王時也是如此,後來鄭國強行侵吞朝廷公糧。
【典故】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左傳·隱公三年》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解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打心眼裡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心口不一致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反義詞】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其它使用】
◎只有後者才最能鼓動夢的工作,前者僅限於光天化日之下作出誇張的自我表現,發一些言不由衷的議論罷了。
◎但是在會見之前,因為被不信任的搜身,引發了他的不愉快,因此在見面的時候,竟說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話。
◎見別人朝歪道上走,不及時指出來,甚至言不由衷地送幾句奉承話,何異於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