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廢相始末
朱元璋廢相始末
宰相作為帝王之輔佐,由來久遠,基本上可以說,中國自有帝王始,就有輔佐朝政,處理實際事物,掌握次高權力的宰相這一可稱“天下第二人”的職務。
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終於廢除了宰相制,這不是一時的衝動,是在他建國為帝后,為了鞏固帝權,經過多年的思慮和謀划,才決定的。最初,他對設立宰相輔佐國政的制度,也是一如前代,並無疑慮。早在他還是稱為吳國的時候,便已經設立起了丞相的職位了。從吳至明,宰相都稱為丞相,共有左、右二員。那時位居左丞相的是李善長,位居右丞相的是徐達,丞相任所稱中書省。明代曾出任職丞相的只有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四人,時間只從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三年,在胡唯庸以謀反罪被誅以後,中書省也隨之而被撤消,此後巫相的官位和職所也就化為烏有了。
首先要說的應是李善長。李是在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部將之時便與他在軍中共事的舊人和朋友,他們原是相交極厚,彼此非常相得。李善長其人,史稱“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是朱元璋倚為蕭何、張良式的人物,從指揮作戰和組織供應,他都兼管。建國之初,一切有關政、經等項的法規和制度,禮節和儀制,也都是由李親自加以制定,或者由其牽頭的。所以,在最初封公的六人中居於最先的地位(其他五人是徐達、常遇春的兒子常茂、李文忠、馮勝和鄧愈)。
然而,建國之後,朱李開始逐步相離了。李善長“外寬和而內岐刻”,任相時他敢於任事,當機立斷的慣例並未有所收斂。而對於在已經身處皇位,成為開國之君而又疑心極重的朱元璋看來,這樣的做法,卻是太過目中無人。次數一多起來,更覺忍無可忍。他對李的不滿,便是由此開始,只不過隱忍不發而已。到洪武四年,機會恰好到來。恰好李善長患病在家,自覺多日未能前往中書省治事,心有未安,便上疏懇請致仕(退休)。他這樣做一則是略示未能任事心有末安;二則也是籍此以為據試,看看皇帝對他究竟如何看待,這是歷代大臣所慣用的一招。然而出乎他的意外的是,朱元璋得奏之後,並沒有如他想的那樣下旨慰留,而是順其所謂,立即欽批准其致仕。當然,朱元璋心裡還是有一些歉意的,所以對李善長的家人也特加恩禮,到洪武九年更將自己幼女臨安公主下嫁李善長的長子李棋為妻。
當時徐達北伐,中書省無人,朱元璋就提拔了追隨多年的舊人汪廣洋。汪為人謹慎小心,廉明持重,與李的專斷截然不同,可以令朱元璋放心。但汪卻沒有丞相之才,辦事乏力,事事請示,又令他日漸失望。所以李善長將胡惟庸薦入了中書省,汪則例升左相。胡惟庸很早便以精明幹練受知於李善長,曾多次受到其推薦和提拔。他們之間的情誼日見深厚,後來更成了親戚,胡惟庸的女兒嫁給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胡精明強幹,又得李的指點和舊部配合,使汪更加相形見絀,終被朱元璋以“無所建白”貶去了廣東。
朱元璋對胡惟庸雖基本滿意,但並不放心,始終暗地裡察訪着胡的言行。而胡在擠走汪之後,也不由無所顧忌,趾高氣揚起來了。這並未瞞住朱元璋。於是洪武十年又將汪廣洋再次調回中書省,以鉗制胡惟庸。不過這一着失敗了,汪本庸才,重任后更是小心翼翼,不敢得罪胡唯庸,反使胡更加恣縱起來了。後來重臣劉基(伯溫)暴卒,出現了一些不利胡唯庸的說法,朱元璋本想藉此利用汪廣洋整倒胡惟庸,而汪卻縮頭縮腦,顧左右而言他。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其再次貶謫,后余怒未息,又下詔書,遣專使前往宣詔,汪被賜死於途中。
處置了汪廣洋,給胡惟庸的震動很大,他本就有很多隱瞞了朱元璋的獨斷行為,又有貪慾斂財的經濟問題。同時朱元璋已經懷疑他有異心,對他的不滿也越加顯然,時時對他公開加以責斥。所以當有人上告胡的結黨謀反之後,立即就予以審究,並迅速將胡惟庸連同告發人一起處決,中書省也被撤銷,丞相一職從此成為了歷史。
上告謀反原屬非常大事,所告的又是在職的左相,更同小可。但這件事卻競做得如此草率,而且,李善長也並未受到絲毫波及,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猜測和傳言。不過,胡的罪證卻一直在查證之中,並時有所得,比如通倭,通元,乃至牽涉到了李家的諸多不法事情,比較有名的就是洪武十八年藍玉一案。加之李家失勢后牆倒眾人推,洪武二三年,最終李善長被抄滿門並誅族,僅駙馬李琪及其子連同臨安公主得以恩免併流放外地。這一場大屠殺連同清除餘黨,牽連廣泛,歷時數年,史稱戮誅共三萬餘人。
最後,還要提及另外一個低調丞相徐達。按民間的傳說,徐達亦非善終,乃是被朱元璋以一隻全鴨賜死。但徐達死後,據《明史》所載,“帝為綴朝,臨喪悲痛不弓。追封中山王。縊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他的子孫一直賜封,封公者也有兩人,在洪武諸功臣中極為罕見。
廢除宰相制,皇帝直統六部,使君權越發增重,君主專政至此發展到了頂端。在明代十六帝中,於童年即位的有好幾個,另外又還有長年避居深宮,很少臨朝問政的。權傾一朝的太監倒不乏其人。正因為缺乏督促和助力,二祖以後的明代皇帝沒有幾個可以稱許的,大多是碌碌無為之輩,或坐視國是日非而治理乏術,或醉心享樂而毫無居安思危意識,終至內外交困,以至於亡。這又是一心增重帝權,使其後人可以穩坐江山的朱元璋所始料不及的。
來自:新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