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焦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焦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源出姜姓。
周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故地在今河南陝縣。不久周滅之,其族人因焦為氏。其國人東遷於焦城,故地在今河南中牟西。至東周受鄭國之迫,南遷焦邑,故地在今安徽亳縣,春秋時為陳地。又被迫北遷魯焦城,故地在今山東嘉祥青山東,春秋中葉焦國滅,其地入魯。其後子孫以國為氏。姜姓焦氏的歷史有3000年。
2、出自姬姓。
虞、虢、焦、滑皆姬姓國也,後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一說,焦、譙原為同一姓,召康公奭輔佐周成王有功,其子孫封為譙侯,故地在今河南陝縣,姜姓焦國古址,後為晉武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有譙、焦氏。姬姓焦氏的歷史至少有2600年。
3、外族基因的流入
焦姓的組成比較複雜,外族血液大規模融入焦姓早在南北朝時已經開始,主要發生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南朝時甘肅和四川一帶氏人已經形成了南安郡焦姓大族,隨後在四川南部、雲貴地區的南中夷四姓中有焦氏,稱為叟族大姓。唐時吐蕃人,宋朝時寧夏地區的西夏黨項族鍾均有焦姓。清初滿洲八旗姓覺佳氏,後改為漢姓焦。所以當今西北、西南和東北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中焦姓的分佈與此焦姓與周邊民族融合過程有關。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先秦時期,焦姓活動於河南山東地區,後向西向南遷移。到漢、晉時期,焦姓的血液已經多樣化,與西南和西北的土著有密切關係,焦姓足跡已抵西南和西北。到唐、宋時,焦姓已經分佈於南方各地。
宋朝時期,焦姓大約有5萬朵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後。在全國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為焦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焦姓總人口的39%。全國形成了以安徽為中心的焦姓分佈區。
明朝時期,焦姓大約有9萬3千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江蘇、山西,三省焦姓大約占焦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山東、河南、河北、湖南等。陝西為焦姓第一大省,約占焦姓總人口的21%。宋元明時期,其人口的流動主要由中原向西北和向東南移動,全國形成了以西北陝晉、東南江蘇為中心的兩塊焦姓人口聚集地。
三、郡望堂號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記載:望出中山、廣平、馮翊。
中山郡:戰國時為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為巨鹿郡的領地。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設置中山郡。漢景帝后改為中山國。相當於河北省北部地區。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古典星座網/suanming/huangli/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撟蠓顎磾,相當於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堂號
三詔堂:源出江蘇省鎮江市名山焦山處士焦光的家世,自東漢焦光結廬隱居此處,平生饑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為名的。在這裡,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轉折處,江中心號稱浮玉的名勝區焦山。東漢時,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漢靈帝三度下詔請去做官而拒絕,名傳千古的焦光後裔,就以“三詔堂”作為堂號。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飲仙堂”、“中山堂”等。
四、焦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
O型占32.6%,A型占28.6%,B型占29.6%,AB型占9.2%。
五、當代焦姓的分佈
當代焦姓的人口已達115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92%,排在全國第一百三十二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焦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這也反映了西南叟人河西北氏人焦姓人群漢化的速度。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內蒙古,三省區焦姓大約占焦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佈於陝西、山西、江西、甘肅、安徽,這五省的焦姓又集中了30%。河南居住了焦姓總人口的19%,為焦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國形成以河南為中心,向外散佈的焦姓人口分佈特徵。
焦姓在人群中分佈在河南、冀晉陝甘大部、北京、寧夏、魯皖西部、鄂贛北部、內蒙古東部、遼寧大部、吉林、黑龍江南部,焦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1%以上,最高可達1%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4%,居住了大約57%的焦姓人群。在魯皖中部、江蘇北部、福建西部、鄂贛南部、川渝北部、雲南中部、新疆西北、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內蒙古中部、陝西北部、山西西北、河北東北、天津、遼寧南部、黑龍江東部,焦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21%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22%的焦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