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郎姓的來源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姓氏起名
姓氏起名

郎姓的來源

郎姓的來源

郎姓,中國姓氏之一。來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鈕祜祿氏,出自滿族。

郎姓的由來

源流一

源於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魯懿公的孫子費伯之後,以地為氏氏。據史籍《元和姓纂》上記載,春秋初年,魯懿公姬戲有個孫子叫費伯,為魯國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魯隱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農曆四月私自佔據了郎城(今山東魚台縣),以其為自己家族的食邑,這在史書《春秋》中有記載:“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當時,魯隱公也莫可奈何,默認了這個事實。在費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所據邑名為姓氏者,稱郎氏;也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費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從這段史籍記載中,人們可以看出“費、郎一家”的歷史淵源,該支郎、費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費不婚”之說。

源流二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郎氏的一支,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漢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內部因權利之爭而發生大規模的分裂,分成北、南兩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隨其可汗呼韓邪單于(稽候珊)歸附於西漢王朝。

其後,南匈奴被漢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內遷中原,逐漸漢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郎中,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中,亦稱廊中、郎官,是皇宮中負責守衛宮殿左右廊廡而命名,最早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沿置,最高軍政長官為郎中令,西漢時期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漢時期,官秩達兩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還負責掌管車騎、門戶,內充侍衛,外從作戰;在最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各類的長官稱“郎中將”,其後各類逐漸泯同,最後改為光祿勳。東漢時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書中台,在皇帝左右協助處理政務,職滿一年稱“尚書郎”,滿三年以上者稱“侍郎”。到了晉朝至南北朝時期,郎中為尚書曹司的最高行政長官。到唐朝以後,郎中之職逐漸由尚書分曹理事,分為六部,各部均設“侍郎”之職,為各部尚書的輔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長官,一直沿用至民國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長。

在郎中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郎中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紐祜祿氏(女奚烈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記載:

1.滿族紐祜祿氏,亦稱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其冠用漢姓的最初時間,據其《郎氏族譜》記載為清朝清乾隆年間。郎氏,是由紐祜祿氏滿語漢譯為“狼”,進而演變為郎氏。這一姓氏是滿語的漢譯姓氏。紐祜祿,原系滿語地名,因以為氏。氏族居住在長白山、英額等地方。在清朝時期,紐祜祿氏部落的氏族成員“仕官難以枚舉”,清王朝開國元勳額亦都,即是紐祜祿氏的氏族成員。紐祜祿氏宗族,是先期進入蘇子河、渾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們在元末明初之際,由原始居住地黑龍江、松花江中下游,歷經三次大規模的遷徙而來到佛阿拉地區(今遼寧新賓)。其中,史料記載中的長白山地區僅是他們氏族在南遷中的一處中間居住地。

在金國時期,紐祜祿氏的姓氏被史書記載為女奚烈氏,據史籍《金史》記載:“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語漢譯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滿洲源流考》中記有:“紐祜祿氏舊作女奚烈氏。”今日滿族郎氏的姓氏,在歷史上並沒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樣發生過諸多的變化,而是自金國時期起即漢譯為郎氏。遠在金國時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記載,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於金勝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裡改門,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於女奚烈宗族龐大,金國朝廷對女奚烈宗族組建的弟子軍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遼東滿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變為紐祜祿氏,清朝中葉以後,由紐祜祿氏漢譯冠姓,漢化為郎氏這一漢姓。

2.滿族拉庫勒氏,亦稱喇庫勒氏、蘭庫拉氏,滿語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龍江牡丹江穆稜林區),後多冠漢姓為郎氏、蘭氏等。[ 古典星座網 ]

3.滿族郎佳氏,滿語為Langgiya Hala,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後多冠漢姓為郎氏。

4.滿族鈕赫氏,滿語為Niohe Hala,漢義“狼”,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金國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5.滿族鈕赫哷氏,滿語為Niohere Hala,漢義“狽”,世居沙濟(今遼寧新賓)、安楚拉庫(今吉林安圖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帶)、英額(今遼寧清原英額門)、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

6.滿族鈕胡勒氏,滿語為Niohule Hala,據史籍記載,源於濊貊族後裔氏,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東海渾春(今吉林琿春),後多冠漢姓為郎氏。

7.滿族鈕呼特氏,滿語為Niohut Hala,源於濊貊族後裔,明朝時期稱兀良哈氏,世居渾春庫雅拉(今以圖們江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綏分河,南至朝鮮鹹鏡道鏡城地區)、汪欽(今吉林汪清)、渾春(今吉林琿春),後多冠漢姓為郎氏、鈕氏等。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唐朝以後西藏地區官吏郎仔轄,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郎仔轄,是唐朝以後西藏地區藏族官員的稱謂,在藏語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轄就是負責管理道路的官員,相當於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長,此官職稱謂一直沿用至民國後期。

在郎仔轄的後裔子孫中,多世代沿襲其官職稱謂,並以之為姓氏,後漢化省文簡改為單姓郎氏,世代相傳至今。

郎姓的遷徙分佈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郎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郎不但是一個道道地地的中國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輝歷史的春秋魯國,是曾經“制禮作樂”,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貢獻的周公後裔,當然,更毫無疑問是組成中華民族的黃帝子孫之一。關於郎姓的姓源,據《姓纂》上面記載:“魯懿公孫費伯城郎,因居之,子孫氏焉。”郎姓起源於姬姓。周朝時,魯國國君魯懿公的孫子費伯,曾率部駐紮在郎(今山東省魚台東北),後來駐紮時間久了,費伯的族人就有許多留在了郎地,並且以“郎”為姓。因此郎姓是魯國國君的後裔。由於魯國國君是周朝王室後裔,因此,郎姓起源於姬姓。歷史上少數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為“郎”。這一個傳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後裔比較起來,後來繁衍不算很廣,所以歷來的郎姓人士也並不十分多見。我國江西的磁器,為古今中外所聞名,其中以康熙年間的郎窯,最為珍貴。而郎窯是由當時的江西巡撫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漢高祖置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縣一帶)、魏郡(漢高祖時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北省魏縣、河南省浚縣、山東省冠縣之間地區)。

當代郎姓的人口大約有34萬,為第二百三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7%。字宋朝至今1000年中,郎姓人口增加率是呈現∧形的態勢。目前郎姓的第一大轄區為重慶市,大約佔全國郎姓人口的37%。其次分佈於雲南、河北、山東、山西,這四省集中了郎姓人口的33%。

在重慶、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桂湘鄂西部、陝西南部、甘肅東南角、豫冀晉大部、山東、京津、黑龍江大部、吉遼、內蒙古大部,郎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6%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0%,居住了大約73%的郎姓人群。在雲桂中部、四川西部、甘肅中部和南部、寧夏北部、陝西大部、山西西南、河南西部和東端、湖北東部、皖浙大部、江西北段、江蘇北部和西南、河北東北、黑龍江北端、內蒙古東北,郎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在0.04%—0.06%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6%,居住了大約17%的郎姓人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郎姓的來源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