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與金榼
張果老與金榼
豈話說從前有一位道士,名叫張果,隱居在恆州中條山修道,修成了長生不老之術。他到底有多大年紀,誰也說不清楚。當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說,他很小的時候就見過張果,那時張果就有幾百歲了。張果自己說,生於堯丙子年間,可是看他的相貌,只像六十多歲的人。他經常往來於汾晉之間,時常騎着一頭白色毛驢,據說一天就可以行數萬里。休息的時候,他既不給毛驢草吃,也不給毛驢水喝,而是像變戲法一樣,用手往毛驢背上一拍,毛驢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慢慢癟了下來,變成了一張紙那麼厚的平展展的東西。他把這張紙一樣的東西摺疊起來,放在自己的行李箱中,等到第二天要出發上路了,他才把這張“紙”取出來,舀上一碗水,喝進口裡,然後卟卟地往那張“紙”上噴,噴過水之後,那張“紙”就慢慢地膨脹起來,越脹越大,又變成了一頭白毛驢。 張果的這些事迹,在民間越傳越廣,一直傳到了皇帝那兒。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想見一見這個奇人,幾次派人去請他進宮,都被他拒絕了;後來,武則天又派人去中條山召他,逼着他出山,不得已他才跟着使臣上了路。可是,當走到妒女廟前時,他又假裝死去,直挺挺地倒在了路旁。那時正值三夏暑天,天氣非常炎熱。不一會兒,便見他的屍體腐爛了,而且生了很多蛆,變得臭熏熏的。來召他的使者,只得掩着鼻子趕緊離開,策馬回宮,向則天皇后如此這般地作了回報。武則天便真的相信他死了,從此沒有再提召張果進宮的事。可是,過了不久,又有人在恆州山中見到了他。至開元二十三年,唐明皇聽說張果沒有死,便命近臣徐嶠攜帶着璽書去請他,才把他請進了京師,住進了集賢院。
第二天,請他進官去見皇帝他便跟着進了宮;可是,當唐明皇問他是如何得道成仙的?他卻閉口不答。不管怎麼問,他只是微微一笑罷了。唐明皇聽人說過:張果善於息氣養虛,可以連着好幾天不吃飯,但是非常喜好喝酒,每天都要喝好幾回。明皇心想,我不如投其所好,請他飲酒,酒間再問神仙之事。於是,就命臣僕擺上酒宴,請張果飲酒。
張果見皇帝擺上酒席,微微一笑道:“小臣雖然愛喝酒,但酒量太小了,最多也喝不過二升。我有一個弟子,酒量比我大得多,可以喝上一斗酒,可否讓我的弟子來替我喝呢?”
自從請張果進宮后,明皇就沒聽張果說過一句話,覺得要神仙開口,比要他這個天子開金口還難。如今聽張果開口說了話,又聽說他還帶來一個弟子,更想見一見。心想,也許能從他弟子的口中說出張果的一些事迹和得道成仙的秘決來。於是龍顏大悅,連聲說道:“可以,可以。快請上仙的弟子來同飲一杯。”
明皇的話音一落,只見立即從殿檐上飛下一個小道士來,眉清目秀,面色紅潤,嫩皮細肉,舉止文雅,看上去最多不過十五六歲。他一跳下來便對皇上稽首參拜,明皇命賜坐。小道童卻很有禮貌地說:“弟子當侍立。”明皇更加高興,便命仆臣趕緊斟上酒來。小道童並不拒絕,端起海碗,一仰脖,咕咚一聲,一大碗酒便下了肚。連連喝了數碗,約莫喝到了一小斗酒,才推辭道:“萬歲不可再賜,喝過了度就不好了。我不過想引萬歲一笑罷了。”
明皇見這個小道童十分可愛,一心想讓他喝個酩酊大醉,予是就讓仆臣逼着灌他,灌了一碗又一碗,不一會兒就把小道童灌得東倒西歪的。這時,只見小道童鼓着腮幫“呼”地一聲一呼氣,那香噴噴的酒,便咕嘟咕嘟地從他的頭頂上,像泉水一般地噴了出來,一下子把他頭上戴的道巾沖了下來,落到地上。一眨眼功夫,小道童的道巾變成了金榼。明皇和滿朝文武嬪妃都非常驚喜,忍不住地哄堂大笑了起來。再一看,小道士不見了,但金榼還在地上。上前仔細辨認,才認出原來是集賢院里的金榼。這種金榼最多只能盛一斗酒。眾人這時才恍然大悟,知道方才的一幕鬧劇,是張果老施的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