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缽池山裡的道教故事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缽池山裡的道教故事

缽池山裡的道教故事

缽池山之所以成為道教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是因為王子喬在這裡煉過丹。

淮陰師範學院教授胡健對缽池山有過專題研究,他給我們講述了與缽池山有關的故事。

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兒子,性格文靜,喜歡吹笙,能吹出好似鳳凰合鳴的樂聲。他聰明有才智,15歲時就把晉平公派來的使者叔謄問得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後來因為一個好的建議沒有被父親採納,他便出走,浪跡天涯時,遇到浮邱公。浮邱公把他接上嵩山學道。三十多年後,道成,需要選擇一塊地方煉丹,於是他在周遊各地時來到淮水下游,發現了“幽遠閑曠”的缽池山。王子喬在山崗上築起煉丹台,在台下挖了一口井(稱為“丹井”),井水清冽而且甘甜。他“嘗丹泉兮漱齒,采芳葯以駐顏”,在缽池山終日練丹不止。一日,丹煉成了,他先試喂丹於雞犬。雞食丹后成為了鳳凰,犬食丹后變為了麒麟,不僅如此,缽池山的山石也變成了紅色,井水也一天變化三種顏色,比別的水分量也重,故缽池山又有“丹山”之名。這時,王子喬放心地服下丹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駕鳳凰攜麒麟飛天成仙而去,於是缽池山因此成名。

道教,還奉道家的老子為道教之主,尊為太上老君,又為三清中的道德天尊。老子洋洋五千字的《道德經》,倡導的是“無為而治”的思想、“上善如水”的境界。

淮安,是老子活動過的地方。老子曾在洪澤湖邊的老子山修道煉丹。現老子煉丹的洞仍在老子山鎮。一日,孔子被任命為魯國的司寇,就如何當好官他曾來到老子山當面向老子討教。老子沒有說話,只是張開口給孔子看,然後問,我的牙還在么?孔子搖頭。再問,我的舌還在么?孔子點頭。於是老子不再說什麼了,而是說孔子你可以回去了。孔子思索良久,方才醒悟,原來老子是在說,牙雖然剛硬,卻已不存在了。舌因為柔軟,卻能存在。原來老子是在談“上善若水”的道理呀。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憂。”(《老子·八章》)老子在明確地告訴孔子:最高尚的品德像水一樣,能以柔克剛,能以柔感化人。於是,孔子回去后就推崇起了“仁政”。

唐人杜光庭,字聖賓(又作賓至),號東瀛子,曾在天台山學道,曾被賜號“廣成先生”、“傳真天師”,他對道教很有研究,《洞天福地記》就是其著作之一。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中把淮安的缽池山列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排在第三十七位,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楨在《天宮地府圖》中說:“缽池山在楚州(現淮安市)王喬得道處”。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詩仙李白在《淮陰(即今之淮安市)抒懷寄王宗誠》中也把王子喬的故事與缽池山聯繫起來:“飛鳧從西來,適與佳興並。眷言王喬寫,婉孌故人情。”

由此,缽池山連着王子喬、連着老子,成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明人楊谷有首《缽池山》詩,記錄了他當時所領略到的風光和情趣:

幻化雖難征,崗巒亦可娛。

桃開耀晴錦,櫻熟摘紅珠。

野老餐麟脯,山童哺鶴雛。

清明二三月,絕頂好提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1 算命網站 (v.8s8s.net) 缽池山裡的道教故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