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原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節葉具焉②。自蜩腹蛇蚹③以至於劍拔十尋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⑤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⑥,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yúndāng,一種大竹。)
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dāng谷偃竹記》。“
成語出處 宋·蘇軾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典故】
文同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竹子的各種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誇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