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順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拼音】míngzhèngyánshùn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后,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來,諧兩姓之好,卻不名正言順。 元·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二折
【成語例句】
◎這種"統帥權獨立"和"軍部大臣武官專任"的體制,使軍部名正言順地成為日本的軍事獨裁機構。
◎本來在家休養,要憑肺結核醫院三個月一次的病假單,現在就不必請假,可以名正言順地留在家中。
◎我倆的事現在就辦了,名正言順,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