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我取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拼音】rénqìwǒqǔ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李悝從商人白圭的經商原則“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中得到啟發,在經濟改革中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生產的“平糴”法,從而使國家干預與調節經濟,使魏國富強。
【出處】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史記·貨殖列傳》
【解釋】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與眾不同
【相近詞】彼棄我取
【相反詞】人取我與
【示例】想到我們中國人最善於人棄我取,那麼大概齒咬是更近於實際罷。 茅盾《某鎮》
【成語造句】
◎人棄我取,我更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