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 四字成語 成語故事
【拼音】tǐngérzǒuxiǎn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靈公為擴大實力爭當霸主,在扈地會合諸侯,他不願與小國鄭穆公見面,懷疑他對付自己。為緩和矛盾,鄭國執政大夫子家給晉國執政大夫趙盾寫信,信中表示願意友好,國與國之間得以禮相待,而沒必要造成雙方鋌而走險去打仗。
【出處】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左傳·文公十七年》
【解釋】鋌:急走的樣子;走險:奔赴險處。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冒險
【相近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相反詞】畏縮不前
【其它使用】
◎他偷聽敵台,受了反革命宣傳的蠱惑,妄想到台灣升官發財,決定鋌而走險,劫持飛機,跟你一商量……
◎實際上,自然界中的虎生活在林深、草密之處,有嚴格的領地,不輕易鋌而走險進入人類生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