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歷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太初歷的具體內容
漢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號為太初(即為太初元年),並頒布實施這套《漢歷》,後人以此頒布年號稱呼此歷為《太初歷》。《太初歷》規定一年等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
以正月為歲首,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將行星的會合週期測得很準,如水星為115.87日,比今測值只小0.01日;採用135個月的交食週期,一週期中太陽通過黃白交點23次,兩次為一食年,即1食年=346.66日,比今測值大不到0.04日。太初歷還把二十四節氣第一次收入曆法,這對於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並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
太初元年有十五個月,橫跨公元前104年,有兩個冬至,前一個冬至在公元前105年(公歷)12月。
太初元年冬【前十月】朔(公元前105年11月23日左右)到太初元年冬【後十二月】晦(公元前103年2月8日左右)。
這是我國曆法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太初歷》還根據天象實測和多年來史官的記錄,得出一百三十五個月的日食週期。《太初歷》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它問世以後,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