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有多少人口_王姓取名及起源分佈
王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二位大姓。王姓分佈在全國呈現北多南少的局面。王姓人群大約佔了總人口7.17%,總人口大約9000萬。
王的名義
王,“天下所歸望也”。三劃而連其中謂之王,三劃代表天、地、人,是古代君主的稱號,這是王的本義。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種斧狀的兵器形狀。這種兵器稱為鉞,古代的帝王和諸侯用它來指揮軍隊和執法監督士兵作戰的,它是一種權力的象徵。那麼,能掌握和指揮這種鉞的人就被稱為“王”了。
在夏朝以前,一國國君不稱“王”而稱“氏”。夏朝的君主改稱為“後”。進入商朝之後,國家的君主才稱“王”。到了春秋時,諸侯開始也稱王,但形式上還需要得到弱勢的周王室的認可,並加以封賜。進入戰國時代,只要是有實力的諸侯,紛紛自封為“王”。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改稱國君為“皇帝”。秦漢以後,“王”不再是國君的專有的稱號了,成為爵位中的最高稱號而賜封於功勳大臣們,王作為爵位稱號一直沿襲到清朝滅亡。後來引申為同類中最為突出的稱為王,包括動物、植物、物什、技能等等。
王姓的始祖往往出身於帝王世家,這是王姓先人對“王”的權和血統概念的崇拜,是一種圖騰,從而形成了帝王后裔某一支氏族的稱謂,最終產生了王姓。
王姓的起源與演變
構成漢族王姓主要有三大來源:子姓、姬姓和媯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微子一起被稱為商來“三仁”,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比干原是王子遂以王為氏,子姓王氏的歷史有3100年,歷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定都鎬,史稱西周。傳二十一世於周靈王,國都成周,即是今河南洛陽,已是東洲時代,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和王子僑,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從此,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至第八代孫王錯拜魏國將軍,這支王姓重新顯貴。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涉遷到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天下最著名琅琊和太原的兩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體。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
姬姓王還有三個分支。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晉國司徒,功高位重而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後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戰國時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秦滅魏後,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進京做官,封為蘭陵郡。當時因其是王家之後,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200年的歷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歷史了。
再一分支為東周考王的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歷史。
各姬姓王是組成王姓的最大成分,據估計全國有家譜的王姓大約90都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為秦所滅,秦末項羽封齊王田建的長孫田安為濟北王,隨後項羽為劉邦所滅,田安也隨之失去了王位,子孫遂改田姓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一直以山東原齊國的土地為活動領地,也有2300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烏丸人,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時女真人完顏氏、耶律氏、夾谷氏,北宋西夏國黨項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八旗姓完顏氏、伊喇氏等氏族。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闊褥蔭延多數同化為中國北方的漢族王姓。我國北方地區多王姓與北方民族改用漢姓時優先用王姓有密切關係。
歷史上王姓的分佈和遷移
王姓在先秦、漢晉時期一直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地區,發展十分迅猛。隋朝時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遷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成為五代十國之一,是福建王姓的總開山祖,史稱開閩王氏。明永樂年間,這支王姓始入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7%,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約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4.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這五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江西、陝西、浙江,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國形成了陝晉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7%,仍為第一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王姓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江西和山西,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躍成為王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發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這個比率已經降了一半。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冀陝兩大塊王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王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王姓的人口已達到9000萬,為全國第二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7.17%。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28%;其次分佈於四川、安徽、江蘇、遼寧、黑龍江、山西、湖北、陝西、浙江、甘肅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東居住了王姓總人口的10.5%,為王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而北方區又以太行山為分水嶺,東部為高密度的王姓地區。西部為低密度的王姓區。
王姓分佈很廣,但很不均衡。王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王姓在東北、內蒙古大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寧夏、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區、海南大部,王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達到16%,其覆蓋面積僅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9%,大約54%的王姓人口居住於此。長江以北其他地區、青海東部、新疆北部、雲貴川、廣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見的區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佈比例為4.4--8.8%,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6.3%,大約36%的王姓人口居住於此。
王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王姓因支派眾多,人口也多,故望族也多。王姓的郡望多達26個,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河間、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汲郡、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馮翊、營州、安東等普遍使用的堂號為三槐、槐蔭。“三槐”堂號典出宋朝的兵部尚書王佑,王佑在五代時漢周之際最為顯耀,他歷事宋太祖、宋太宗。他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文武忠孝集一身,天下都盼他當宰相。由於他為人太正直,一時受到奸臣的嫉妒。他在自己的後院中栽了三棵槐樹,既氣氛又有信心的說:“我的子孫蔣來一定會有做三公的。”後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做到了宰相,他的孫子王素做到了工部尚書。大文學家蘇東坡為王素寫了《三槐堂銘》。
楹聯 重要的王姓楹聯有以下伍副:
槐裡世瑞;珠樹家珍。
陽明學術;逸少風流。
臥冰躍鯉;朝厥飛流。
珠樹家珍,流傳聖主賢臣之頌;
槐堂世相,記載忠臣孝子之名。
輔國有先聲,宋相元藩明督撫;
傳家無別業,唐朝晉字漢文章。
家訓格言 王姓家訓的先祖首推北宋名相王旦。王旦冶家教子極嚴,凡事具遵傳統之禮。而且十分節儉,不置田宅,他告誡家人:“子孫當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爾。”又告誡他的兒子王鞏:“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於泰侈。勿得厚葬,以金寶置柩中。”王旦所言“清德”和“儉素”,實為他自己為人處事的心得.以此訓子無疑是很有成效的。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王姓族譜545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王姓族譜1721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占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5.89%,排在第一位。
帶有王氣的我國著名大姓王姓,人眾勢大,名聲赫赫的人物多得不勝枚舉。戰國時軍事家王詡,魏國將軍王錯;秦朝名將王翦;西漢安國侯王陵,名傳千古出塞嫁於匈奴單于的王昭君;西漢末建“新”王朝的王莽;東漢哲學家王充、王符;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王戎;東晉名相王導,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魏晉之際醫學家王叔和;唐朝詩人王維、王建,文學家王勃,醫學家王冰;五代十國的閩國國君王審知;北宋名相王安石;南宋學者王應麟;元朝畫家王冕,天文學家王恂;明朝哲學家王守仁;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之;清朝訓詁家王念孫;民國時著名學者王雲五、王國維;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王樹聲,語言學家王力,歷史學家王仲犖,著名作家王衡(魯彥),金屬材料學家王景唐。
王姓血型
王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占32.9%,A型占28.6%,B型占29.4%,AB型占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