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姓有多少人口_薄姓怎麼起名及起源與分佈

薄姓有多少人口_薄姓怎麼起名及起源與分佈

薄姓有多少人口_薄姓怎麼起名及起源與分佈

薄姓有多少人口

薄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稀少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64位。至2014年5月,薄姓在中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等地為多,人口總數列全國第290位。暫無具體人口數據。

薄姓起源:

1、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據《潛夫論》上說,薄姓是姜姓的後代,上古時有薄國(在山東省曹縣東南,又稱毫),相傳是炎帝后裔的封國,薄國的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稱薄姓。

2、出自子姓,以邑名為氏。據《左傳·杜預注》載,春秋時期,宋國有大夫被封於薄城(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帶),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命姓,稱薄姓。

3、源於子姓,出自商湯後裔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史籍《萬姓統譜》中記載,薄氏為古東夷族商部落族人發展壯大的分支。商族的另一支成湯,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率領蓋氏部族與薄姑部族等諸侯國滅了夏,之後的薄氏部族建有薄姑國。殷商王朝時期,薄姑國之地又稱薄城(今山東淄博臨淄,一說山東濰坊昌樂),與古蓋國相鄰。周武王滅殷商之後,薄姑國聯合蓋國起兵反周,被太師姜尚率軍所滅,姜尚功高勳著,被封於齊地,他收服了薄姑國與蓋國的故民,薄姑國與蓋國故地成為齊國的一個邑。 薄姑國被吞滅之後,其貴族後裔子孫以及國民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薄姑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薄氏。薄氏望族後來出自雁門郡,其後人多尊商湯為得姓始祖。

4、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烏桓部薄奚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轄下代北地區的鮮卑烏桓部中有薄奚氏部落。入中原後改為漢字單姓薄氏。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俄羅斯學者史洛克格羅夫(史祿國,S.M.Shirokogoroff)發表的《滿族的社會組織》中,記載了一支老滿洲部族波勒氏,滿語為Beremongu,漢義“弓”,世居黑龍江北岸一帶,該氏族人數不多,有四個小分支,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薄氏。北魏孝文帝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時,薄奚氏部落隨之入居中原。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薄奚氏改為漢姓薄氏,後大多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古典星座網/a-319/

6、歷史上羌族的姓氏中也有薄姓。

分佈和遷移:

薄氏源出多頭,先秦時其已在今河南商丘與淇縣(衛之國都)一帶分佈。古代學者考證,薄與亳同,俱為地名,亳位於距商丘百餘里的亳州,先秦時,薄即包括此相鄰的兩地,這樣來說,亳亦可視為薄氏之發祥地。亳於東漢時為譙郡之治所,所以,譙郡成為薄氏之第一大郡望。戰國中後期,宋國與衛國俱被滅國,薄氏子孫因避難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間地,漢初高祖劉邦之妻薄姬即為今江蘇蘇州人,其父於秦時與故魏王宗女魏媼私通而生下薄姬,薄姬後被文帝尊為皇太后,其弟薄昭也因迎立文帝有功而封為軹侯,其子薄戎奴、孫薄梁均世襲,這可以說是薄氏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漢、魏時期,一支薄氏徙居於今山西北中部一帶,後與北魏薄奚氏改來的薄氏相融合,逐漸昌盛為該郡之大族,此地古屬雁門郡,是故後世薄氏有以雁門為其郡望堂號的。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薄氏除繁盛於譙郡與雁門郡外,還播遷到了北方之山東、河北、河南、陝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宋、元時期,薄氏在西北之甘肅、寧夏、內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佈。明朝初期,山西薄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明朝中葉以後,薄氏於西南之雲南、貴州、廣西以及華南之廣東等地均有所見。清康乾年間及其以後,漸有山東等地之薄氏伴隨闖關東之風潮入遷於東北三省者。清咸豐六年以後,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氏走西口,遷於今河套地區謀生。二十世紀中期,跟隨國民黨去台灣的薄氏人口,也已在台灣落戶成家。如今,薄氏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等地為多。薄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目前薄氏人口總數列全國第二百九十位。

郡望和堂號:

1、郡望 雁門郡:戰國時,趙武靈王置雁門郡,秦、漢沿之。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譙郡:東漢建安年間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州)。相當於現在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

2、堂號 格物堂:“格”的意思是能窮致事物之理。源自明朝薄鈺發明了炮、千里鏡、小車、火銃、地雷、弓弩等,著有《格物測地論》。後代以他的書名前二字作為堂號。

薄姓歷史名人:

薄姬:即薄太后,名薄姬,漢高祖劉邦的嬪妃。劉邦的第四子劉恆之母。劉恆即皇位後,尊其母為太后娘娘。娘娘懷文帝后,卻遭惡婦呂後的極端仇視,漢高祖劉邦也聽信呂後讒言,鬮薄姬誣貶於荒野,逃到河曲黃河孤島上避難,此島故名娘娘灘。相傳娘娘來到此島後,到附近另一黃河島上生了漢文帝劉恆,此島故名太子灘。經過兩千餘年的滄桑歲月變化,漢娘娘英名至今留存在黃河灘上。

薄玨:明代兵器製作專家。崇禎年間,流寇欲劫擄安慶,巡撫張國維調薄玨入城製造銅炮,防禦流寇,又製造了千里望遠鏡,以觀察流寇的遠近,後又製作水車,水鏡、地雷、地弩、火銃等兵器,當流寇進犯安慶府時,城內兵民固守,發揮了各種武器的作用,大敗流寇。著有《渾天儀圖說》、《格物測地論》等。

薄紹之:南朝宋人,丹陽(今安徽省當塗東)人,字敬叔。官至給事中。善書,風格秀異。尤工行、草,行草倜儻,時與越羊欣並稱為“羊、薄”。梁代學者袁昂作《古今書評》,稱“薄紹之書,字勢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乃至揮豪振紙,有疾閃飛動之勢。”(《太平御覽》卷七四八)。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稱“薄紹之書如龍游在霄,繾綣可愛”。庾肩吾《書品》列其書為下之上品,張懷瓘《書斷》卷中列其隸書、行書、草書入妙品。古人有讚:“師法小王,風格秀異,若干將出匣,光芒射人,魏武臨戎,縱橫制敵”。

薄一波:原名薄書存,山西定襄縣人。192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山西國民師範學校支部書記,太原北部地區委員會副書記、書記和山西臨時省委委員。參加領導太原的學生和工人運動。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第一書記,華北軍區政委,華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參與平津戰役的組織工作,曾兼任平津衛戍區政委、綏遠軍區政委等。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委員兼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財政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並曾兼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曾兼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

薄熙來:男,漢族,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入黨,1968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新聞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重慶市委書記。

薄瓜瓜,男,1987年12月出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和谷開來的兒子,薄一波的孫子,現為牛津大學本科學生。薄瓜瓜持中國護照(漢語拼音同名),三年期學生簽證。2009年5月9日,2009“大本鍾獎”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評選揭曉,牛津大學政治、經濟、哲學學生會主席薄瓜瓜當選十大傑青之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姓氏起源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