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姓的姓氏起源 怎麼取名聰明好聽

言姓的姓氏起源 怎麼取名聰明好聽

言姓的姓氏起源 怎麼取名聰明好聽

想知道你的姓氏的起源麼?別人問你言姓是怎麼來的你是不是會一時語塞?

言(Yán)姓源出有三: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言偃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姓纂》記載:“孔子弟子言偃之後。”

春秋晚期,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中有一人叫言偃,公元前506~前443年,姬姓,字子游,吳國人。

言偃性情豁達,為人行事不拘小節,在孔子弟子中,以“文學”著稱,主張用教化治理社會。他才華出眾,曾出任武城宰(今山東費縣)。他提倡以禮樂教民,為了貫徹孔子的“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的主張,在做武城宰時,便以禮樂為教,使境內處處有絃歌之聲,因而在當時名氣很大,後人尊稱其為言子。又因言偃為孔子學生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又被稱為“北學中國,南方一人”和“南方夫子”。

在工作和生活中,言偃都比較注意方法,講究效率,善於處理好、上下左右的關係。他說:對待君主過於煩瑣,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過於煩瑣,就反而會被疏遠。言偃做事相當謹慎,他的同學子貢評論他說:做一件事之前先深思熟慮,所以行動就不出差錯。他的老師孔子則評論他:希望有才能就學習,希望有知識就多問,希望有滿意的結果就多思考,希望人家幫助就要有準備,這四點,言偃都做到了。這都說明,言偃不僅是在文學上出類拔萃,而且是個很有政治才能和領導水平的治國之才。

後來言偃回到家鄉,他把北方發達的文化帶回來,為南方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言偃逝世後,就葬在今江蘇省蘇州地區常熟市的虞山腳下。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其為“吳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趙恆加封其為“丹陽公”。南宋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宋度宗趙祺進封其為“吳公”。元大德年間,他又被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封為吳國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稱其為“先賢言子”。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燁批准在言偃後裔中設五經博士一員,世代承襲,用以奉祀先賢。清朝歷代皇帝南巡,均先後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基致祭,並贈送御筆題的匾額。

在言偃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言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言氏正宗。

言氏族人大多尊奉言偃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韓國先祖韓桓叔之後,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據史籍《潛夫論》、《姓氏尋源》等記載,韓國公族有著名的韓桓叔。

這位韓桓叔並非戰國時期韓國人,而是更古遠的西周時期人,是後來韓氏家族的祖先之一。

按史籍《史記·韓世家》中索隱的註釋:“叔向謂宣子能修武子之德,起再拜謝曰:‘自桓叔已下,嘉吾子之賜。’亦言桓叔,是韓之祖也,今以韓侯之後,別有桓叔,非曲沃之桓叔。”

在韓宣子和叔向的對話中,人們可以發現,當時晉國的叔向(羊舌肸)與韓宣子(韓起)這兩位賢臣談話時,韓國還遠沒有建立起來,韓宣子不過是晉國韓氏家族的第六代領袖,是公元前?~前514年之人,在他身後半個世紀的周貞定王姬介十六年(晉出公姬鑿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晉國被韓、魏、趙三家瓜分,韓國才真正建立起來,且一直到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韓景侯韓虔七年,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才正式承認韓虔為諸侯,始稱韓景侯,其時韓國已經實際運轉了五十年。

這說明,韓國的遠祖除了在典籍《詩經》中所提到的“韓侯”之外,還有一位有道的先祖叫“桓叔”,且韓宣子還指明了其非為晉國的曲沃桓叔姬成師,因此韓國貴族的後裔子孫們皆對這位老祖先韓桓叔非常崇敬和懷念。

在今陝西省韓城市梁帶村的考古發掘中,M26號古墓中“中姜作為恆公尊鼎”銘文的出現,說明了歷史文獻中所提到的“韓桓叔”其人是存在的。“中姜作為恆公尊鼎”銘文,說明M26號古墓中主人姓姜,是姬姜通婚的後代。銘文中的“桓公”就是歷史文獻中提到的韓國有道的明君韓桓叔,為了表示對“桓公”的崇敬,中姜特意製作了“桓公尊鼎”。韓國本為侯爵,桓叔被中姜稱作“公”似乎不合西周禮法,但週末年王室衰微,諸侯兼併激烈,強者勢力愈大,連周夷王姬燮(公元前933~前879年在位)都要下堂接見諸侯,其時晉武公姬稱、秦襄公嬴開等諸侯都紛紛去“侯”用“公”的爵稱,所以韓桓叔被後人中姜稱作“公”也就是順勢入理的了。

在韓桓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韓言”為姓氏者,稱韓言氏,後有將韓言氏複姓省文簡改為單姓言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努圖克達氏,漢義“男性代言人”,這是一個古老的蒙古族姓氏,源出薩滿教祭司,代神說話,在元朝時期即已經逐漸消亡,皆改冠漢姓言氏,世代相傳至今。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姓氏起源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