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

蒯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

蒯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寓意聰明

蒯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四。

1、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時期的蒯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古今姓氏辯證》記載,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蒯國的立國,約在商太宗太甲在位時期(公元前1579~前1577年待考),實際上是由宰相伊尹攝政期間所封賜,歷經四個世紀之久,在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東征過程中被滅掉。

亡國之後,蒯國王族子孫以及部分國民便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得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記載,春秋時期,晉大夫姬得封在蒯地,因氏。”姬得,能征善戰,在晉文公姬重耳執政時期(公元前636~前628年)就出任晉國大夫,因在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中有功,被晉文公封在故蒯國之地的澗水東岸的蒯邑(今河南洛陽蒯鄉),由此世稱其為“蒯得”。

在蒯得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蒯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蒯氏正宗。蒯氏族人大多尊奉蒯得為得姓始祖。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莊公,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末期,國君主為衛莊公姬蒯聵,他是衛靈公姬元之子,為衛國太子。在衛莊公還是太子的時候,曾因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干政而不滿,遂想刺殺她,不料刺殺失敗,他因此出奔至晉國,後又轉至齊國藏匿起來。

4、源於職業,出自秦漢時期軍工蒯緱,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

蒯緱,亦稱緱工,是秦、漢朝時期的專職軍工工匠,是製作劍、刀的工序之一,即裝飾劍、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時期以一種蒯草來纏繞劍把,以適手。以蒯草纏好之劍把,即稱“緱”,全稱“蒯緱”,其工匠即稱蒯緱,或緱工。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蒯氏或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九十五位門閥。蒯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諸侯國蒯國(今河南省洛陽市西的蒯鄉),居於此的國人多以國名為姓,稱為蒯氏。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得,被封地於蒯(同上),他的子孫就一封邑名為姓,也稱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同樣,衛國衛莊公名為蒯聵,他的子孫就取其名的一字為姓氏,稱為蒯氏。漢時,河南出現了名為蒯鄉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郊澗水東岸),當時的居民都以蒯為姓氏。蒯姓主要分佈在湖北省襄陽一帶。/古典星座網/caipu/

三、郡望堂號

郡望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

堂號

襄陽堂:以望立堂。

輔國堂:南宋時蒯恩官拜龍驤將軍。他膽力過人,伐廣固,斬徐道復,襲金陵、伐蜀、討司馬休之,戰功纍纍,封新寧縣男。武帝北伐時,留他在京保衛太子,命朝士與他相交。他更加謙虛謹慎,對待部下官兵寬厚仁愛。歷官輔國將軍,淮陵太守。

四、當代蒯姓的分佈

今湖北省的襄樊襄城區、宜城縣、安陸縣、武漢市,上海市,天津市,北京市,重慶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合肥市、壽縣、六安市、蕪湖市、安慶市,江蘇省的徐州市、丹陽市、蘇州市、鹽城市濱海縣、淮安市、宜興市、沭陽縣、揚州市江都區,河南省的鄭州市、虞城縣、洛陽市、商丘市、濮陽市、永城市,山東省的濰坊市、濟寧市、棗莊市、菏澤市成武縣,湖南省的常德市桃源縣、衡陽市、益陽市,山西省的朔州,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江西省的彭澤縣,貴州省的貴定縣,廣東省的懷集市、潮洲市,美國,德國等地,均有蒯氏族人分佈。

五、得姓始祖

蒯得。據《風俗通》是記載,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蒯得的後代。春秋時,蒯地成為晉國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孫即以蒯為姓,而稱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望族居於襄陽郡,即現在的湖北省襄陽縣。故蒯氏後人奉蒯得為蒯姓的得姓始祖。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姓氏起名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