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姓的寶寶怎麼起名字

複姓的寶寶怎麼起名字

複姓的寶寶怎麼起名字

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複姓有多少個複姓,也有人覺得複姓很好聽,也很看想取一個或者改一個複姓的姓氏,但是你瞭解複姓嗎?你知道有哪些複姓嗎?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就來看看下面的有關複姓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複姓

複姓是指由2個以上漢字的組成的姓。人們推測,姓氏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嬴(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裡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現代,百家姓裡有了更多的姓如:向、譚等。

我國現存的81個複姓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台、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谷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裡、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吳銘。

我國現存複姓

起源於華夏族的雙音節姓氏

B:白玉 百里 北堂 北野

C:淳於 成公 陳生

D:端木 東方 東郭 東野 東門 第二 第五 大狐

G:公孫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西 公孟 高堂 高陽

H:皇甫

J:夾谷 敬花

L:梁丘 令狐 閭丘 洛陽 陵尹 冷富

N:南宮 南郭 女媧

O:歐陽

P:濮陽

Q:青陽 漆雕 亓官

R:壤駟

S:上官 少室 少叔 司徒 司馬 司遷 司空 司寇 士孫 申屠

T:澹台 太史 太叔 太公

W: 聞人 巫馬 微生 王孫

X:夏侯 西門 歆穎 鮮於 軒轅 相裡

Y:樂正 羊舌羊角 延陵

Z:諸葛 顓孫 仲孫 仲長 鍾離 宗政 主父

由兩個單姓形成的合姓

C:常夏 陳梁 陳林曹岳

D:鄧李

F:范姜

G:郭羅 高陳

H:胡楊 黃方

L:劉付 劉譚 陸費 陸葉

Q:錢王 錢賴

W:巫許 吳劉 吳沈

Z:張包 張簡 鍾任 章項

起源於少數民族的姓氏

C:單于 叱干 叱利

D:獨孤

H:赫連 呼延 賀蘭

J:夾谷 吉胡 敬花

M:慕容 萬俟

N:納蘭

T:拓跋 禿髮

W:完顏

Y:宇文 尉遲

Z:長孫

百家姓複姓排名

1.歐陽 2.太史 3.端木 4.上官 5.司馬 6.東方 7.獨孤 8.南宮 9.萬俟 10.聞人 11.夏侯 12.諸葛 13.尉遲 14.公羊 15.赫連 16.澹台 17.皇甫 18.宗政 19.濮陽 20.公冶 21.太叔 22.申屠 23.公孫2 4.慕容 25.仲孫 26.鍾離 27.長孫 28.宇文 29.司徒 30.鮮於 31.司空 32.閭丘 33.子車 34.亓官 35.司寇 36.巫馬 37.公西 38.顓孫 39.壤駟 40.公良 41.漆雕 42.樂正 43.宰父 44.谷梁 45.拓跋 46.夾谷 47.軒轅 48.令狐 49.段干 50.百里 51.呼延 52.東郭 53.南門 54.羊舌 55.微生 56.公戶 57.公玉 58.公儀 59.梁丘 60.公仲 61.公上 62.公門 63.公山 64.公堅 65.左丘 66.公伯 67.西門 68.公祖 69.第五 70.公乘 71.貫丘 72.公皙 73.南榮 74.東裡 75.東宮 76.仲長 77.子書 78.子桑 79.即墨 80.達奚 81.褚師 82. 劉觀 83. 劉傅 84. 康有 85. 東門

中國古代複姓大全

將古代的複姓,特別是現在已經不用或者很少見的複姓用作寶寶的名,不失為寶寶取名好的方法,這樣一來,寶寶的名字一定會很特別,而且特別有文藝氣息。

A

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

白馬 百里 柏侯 鮑俎 北宮 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C

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丑門 樗裡 穿封 淳子

D

答祿 達勃 達步 達奚 淡台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裡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 東丹 東郭 東陵 東關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豆盧 斗於 都尉 獨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

爾朱

F

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餘 浮丘 傅余

G

干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谷梁 谷渾 瓜田 關龍 鮭陽 歸海

H

函治 韓餘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於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 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

丌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涇陽 九百 九方 睢鳩 沮渠 巨母

K

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

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餘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 盧蒲 魯步 陸費 角里 閭丘

M

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萬俊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N

南宮 南郭 南門 南榮

O

歐侯 歐陽

P

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丑 僕固 濮陽

Q

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裡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R

壤四 擾龍 容成 汝嫣

S

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 陽 索陽 索盧

T

沓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奚 禿髮 塗欽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 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撥

W

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 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X

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 鮮於 鮮陽 鹹丘 相裡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魚 徐吾 宣於 軒轅 軒丘 閼氏

Y

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孫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 由吾 右師 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奄 運期

Z

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壘 鍾離 鍾吾 終黎 終葵 仲孫 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盧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師 左行 劉文 額爾 達力 蔡斯 浩賞 斛斯 夾谷 揭陽

複姓變單姓的方式

因為我國大多數人的人名是三個字的,四個字的較少。所以複姓的人一般只取單名,這樣不但姓名的含義不夠豐富,還容易跟人重名。所以不少複姓豆漿自己的複姓變為單姓,比如“歐陽”簡化成“歐”或者“陽”。

“孫”、“袁”、“馬”可能是從“公孫”、“軒轅”、“司馬”等姓簡約而來。

“朱”和“田”則可能是“豬”和“天”之音。

金代女真人改漢姓,《金史》記載“兀顏曰朱”和“呵不哈曰田”。

“兀顏”和“阿巴嘎”(即“呵不哈”)分別是女真語的“豬”和“天”;他們嫌“豬”太鄙俗,“天”又太神化,於是用“朱”和“田”來替代。

古代“齊魯”是東夷之地,“東夷”又是女真之先;幾千年前當東夷語言發生變化時,齊魯地區的“天”“豬”兩族,可能也改成了“田”“朱”兩姓。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

“歐陽”這個複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

首字可為單姓的複姓:夾谷、左丘、宗正、巫馬、顓孫、聞人等。

如何自造複姓取名

自造複姓聽起來有些新鮮,確實如此,因為極少有人自造複姓。從傳統的觀念來看,姓什麼是不可改變的,哪怕姓個特難聽的姓,也得用。但反過來看,現有的複姓不也是人造出來的嗎?有些複姓在造的時候似乎還不太嚴肅,甚至有些滑稽。例如:複姓第五、公羊、羊舌。由此看來,這些複姓古人造得也不那麼神聖,新人為什麼不能造複姓?

如何自造複姓?姓名學家認為,自造複姓不是改姓,應是在原來的姓氏上加個字,最簡單的辦法是寶寶的父母之姓相連。比如父親姓張,母親姓李,自造複姓就是“張李”。如果一個人叫“張惠蘭”,很俗,而且重名的多。如果叫“李惠蘭”,也俗,重名的更多。但是如果她叫“張李惠蘭”,聽著就新鮮了,而且不俗,重名率極低。這種自造複姓的方法既簡便,又具有四字名的所有優越性。父母之姓相連,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寶寶的名字中有了母親的姓。現在寶寶一般都是隨父姓,名字與母親無關,這似乎不太合理。如果父母之姓相連,起出的名字中間夾著母親的姓,把一家人聯成一體,象徵著親情相連,終生相伴。

單姓改複姓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出現過的。過去女性出嫁以後,姓王的嫁給了姓張的,就改叫張王氏;姓趙的嫁給了姓李的,就改名李趙氏。這實際上也是自造複姓。從這點來說,父母之姓相連這種自造複姓的方法是無可非議的。

總的來說,自造複姓,再取一個雙名,形成一個四個字的名字,是解決中國人重名問題的有效辦法。

不過起四個字的名字應該注意的是,一是在發音上要盡可能地有起伏,這樣好聽。另外,名字中的字多了,更要注意發音不能繞嘴。其次是要注意別有歧義。日本人習慣用四個字的名字,中國人起四個字的名字時,注意別與日本人的名字相似。比如:日本人喜歡用“子”、“雄”、“夫”、“郎”等字結尾,我們就最好不用這些字結尾。因為弄不好就起成日本名了,讓人誤解為寶寶是日本人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姓氏起名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