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傳說典故

芮城傳說典故

芮城傳說典故

三家分晉

春秋晚期,晉國的卿大夫互相兼并,結果只留下韓、趙、魏、范氏、中行氏、智氏、6家。范氏、中行氏、後來在戰爭中失敗,其地被瓜分。最後就只留韓、趙、魏、智四家。

公元前453年,智伯割了韓、魏的土地,又脅迫韓、魏攻趙,相約滅趙后三分趙地。智伯堵水灌晉陽,將要破城的時候,趙派人說服韓、魏,放晉水倒灌智寨,滅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晉的局面基本形成。所謂"三家分晉",實際上是三家分智,智氏,爵位為伯,故稱智伯,原封地在今永濟,死葬於京劇濟常青鄉東下村智家堡。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接受了周天子的賜命。三國才正式成為諸侯國。但晉國並未徹底滅亡。直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三分晉地,才成為各自獨立的諸侯國。這就是三家分晉的始未,也是山西稱為"三晉"的來歷。

韓、趙、魏三國分晉后,今運城地區屬於魏國的一部分。魏都城在安邑(今夏縣西北)。河南北部一部分也屬魏。後來,秦、魏交戰,魏國失敗,曾遷都大梁(今開封),因而魏亦稱梁。

文侯治魏

公元前446年,魏斯建立魏國,稱為文侯。在魏文侯治理下,魏國國力強盛,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他的治國方法是;

一、禮賢下士:孔子門生卜子夏來到魏國西河(河津黃河西岸)設帳講學,授徒三百。當時的名流如改革家李悝、軍事家吳起、政治家國子方、經濟學家段干木等,都是子夏的高足弟子。魏文侯拜了夏為師,也拜這些社會賢達為師。文侯每過段干木家門,都要下車示敬,可見他禮賢下士的一斑了。因此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投奔魏國,成為治國安邦的棟樑。

二、任用李悝變法:李悝,今運城市人,戰國時期的改革家。文侯發現他有治國之才,調他任上地守,一面領導人民發展生產,一面訓練軍隊,與秦軍交鋒,大敗秦軍。文侯任用他為魏相國,實行新法:

1、廢除官爵世襲制,剝奪無才無功人員的俸祿,任用有才有功的人員。

2、廢除井田制,實行稅畝制,鼓勵人民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充分發揮地的效力,並提倡不違農時,

3、實行法治。李悝變法的推行,使魏國迅速強盛起來。

三、重用軍事家吳起和樂羊:吳起求將心切,不奔母喪,殺妻以解君疑,投奔到魏國。李悝說:"吳起貪而好色,然用兵過人。"魏文侯用吳起為將,吳起率軍奪秦西河(黃河西)五城。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任將領,文侯派樂羊統軍攻打中山,三年未下。群臣勸文侯別用樂羊文侯拒絕照重用。中山國殺了樂羊的兒子,樂羊含淚攻下中山。文侯把一箱子攻擊樂羊的奏章讓他看,樂羊十分感激。

魏文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變法革新,從而使魏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成為戰國初期最富強的國家。

魏國的衰亡

公元前4世紀前期,魏國在大國爭霸鬥爭中,也曾稱雄一時。不久,秦、齊、趙聯軍攻魏,魏軍三戰三敗。隨着秦國變法的推行,力量的強大,秦國在公元前330年大敗魏軍,奪取魏國河西地區,並進佔河東之汾陰、皮氏、曲沃等地,迫使魏國獻上15郡求和。後來,秦國又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了東方6國的抗秦聯盟。到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所滅。

舜耕歷山

古時堯王當政,本縣歷山(今陽城鎮)一帶土質肥沃,人們競相來此墾荒,為爭荒地,眾人時常爭鬥。舜來此地后,將土地平分於眾人,自己在灌木叢生之處墾田,眾人為之感動,再不爭鬥,互相禮讓,此事感動上蒼,遣條山象群下山相助,象甩動長鼻子將樹叢連根拔掉,運至舜之居處,用以建造房屋。大象又供舜拉犁役使。莊稼苗兒出土后,有野草混生,小鳥群集,又將雜草啄凈,此即古書所稱:“象耕鳥耘”故事。

大舜為人忠厚仁慈。一日,他套上黃、黑二牛去耕田,黃牛老實行走快,黑牛性緩走得慢,他不忍心鞭打黑牛,就在牛屁股下面吊個簸箕,敲打簸箕,牛一受驚就走得快了。此事恰好讓微服私訪的堯王看見,他想此人能以仁治畜,如為王定能以仁治民。他即有意選舜為官,並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配給舜為妻。

華夏民族不屈的精神--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禹治水是發生在幾千年前我國古代國家剛剛形成時的影響極其深遠的一件事。

據古文記載,大約在四五千年前,我國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當時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極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難。面對到處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聯盟首領堯,為了解除水患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鯀去完成這個任務。由於他用的是“堙”、“障”等堵塞圍截的方法,治水9年,勞民傷財,不但沒有治住,反而越來越大。堯死後,大家推舉舜當了部落聯盟的首領。舜巡視治水情況,看到解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將鯀治罪,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又推舉鯀的兒子禹禹是個精明能幹、大公無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意志堅強的大禹,看到群眾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負的重大任務,便毅然決然地告別妻子,來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請來了過去治水的長者和曾同他父親鯀一道治過水害的人,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尋找根治洪水的辦法。有人認為:“洪水泛濫是因為來勢很猛,流不出去。”有人建議:“看樣子,水是往低處流的。只要我們弄清楚地勢的高低,順着水流的方向,開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辦了。”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啟發,他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改鯀過去“堵塞”的辦法為“疏導”來根治水患。

為了便於治水,大禹還把整個地域劃分成為九個大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從此,一場規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開了。

大禹親自率領20多萬治水群眾,浩浩蕩蕩地全面展開了疏導洪水的艱苦卓絕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為群眾做出了榜樣,他手握木鍤(形狀近似於今天的鐵杴)櫛風沐雨,廢寢忘餐,夜以繼日,不辭勞苦。由於辛勤工作,他手上長滿老繭,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長期泡在水中,腳指甲也脫落了。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這時他的妻子剛剛生下兒子沒幾天,恰好從家裡傳來嬰兒哇哇的哭聲,他怕延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路過家門,抱在妻子懷裡的兒子已經會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緊張的時候,他還是沒有進去;第三次過家門,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頭,告訴他,治水工作還是很忙,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在大禹領導下,廣大群眾經過10多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沿着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入大海。他們又回過頭來,繼續疏通各地的支流溝洫,排除原野上的積水深潭,讓它流入支流。從而制服了災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對於大禹的功績,廣大人民歌頌他,感謝他,懷念他,當時人們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傳說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