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禮的形成
也稱“拱”、“作揖”、“拱作”。漢族等的交際禮節。見面時,雙手合抱舉前,向對方致意。上古時已有此俗。
1.兩手相合以示敬意。
《禮記·曲禮上》:“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三》:“此神嘗與魯班 語……班於是拱手與言。”宋徐鉉 《稽神錄·姚氏》:“舉身長毛,拱手而立。”《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眾人拱手聽命。”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魯昭公拱手稱謝。”李棟 王端 《彩雲歸》:“魏芝圃聽了圓覺的話……拱手致謝。”
2.謂無為而治。
《戰國策·秦策一》:“大王拱手以須,天下徧隨而伏,伯王之名可成也。”宋蘇軾《御試製科策》:“拱手垂裳而天下向風,動容變色而海內震恐。”亦謂帝王權力旁落。《新唐書·上官儀傳》:“由是天下之政歸於后,而帝拱手矣。”《三國志平話 》卷下:“天下之權盡歸司馬,少帝拱手而已。”
3.極言輕易。
《戰國策·秦策四》:“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漢賈誼《過秦論上》:“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晉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六》:“令延岑出漢中 ,定三輔,天水 、隴西 拱手自得。”魯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譬如在帝國主義的主宰之下,必不容訓練大眾個個有了“人類之愛”,然後笑嘻嘻地拱手變為“大同世界”一樣。”
4.猶束手。謂無能為力。
《魏書·天象志三》:“及齊王殂而西昌 侯篡之,高武 子孫所在棊布,皆拱手就戮。”后蜀何光遠 《鑒戒錄·誅利口》:“遂使賊將寒心,謀夫拱手。”宋蘇洵 《上韓樞密書》:“若決河……及其崩潰四齣,放乎四百里之間,拱手而莫能救也。”清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有一少年新娶,未幾發疹,徧身皆腫,頭面如斗,諸醫拱手。”
上下有別 拱手時,一定是用左手扶抱右手,因為在古代,作揖禮有左手握右手為“吉拜”、相反則為“凶拜”的說法。這可能與古人的認識有關,他們習慣於用右手攻擊他人,而左手抱住右手則為行禮者向對方的友好表示。就見面禮的初衷而言,中國人創行的抱拳拱手禮與西方人伸手相握禮都是表示友好和尊敬之意,但有一種說法認為,抱拳拱手有與對方保持距離的內斂和封閉色彩,而伸手相握則有急於接近的張揚 和進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