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名稱的由來

保定名稱的由來

保定名稱的由來

保定城建於宋代建隆元年(960年),復建於元代。

宋 淳化三年(992)李繼宣 知保州 ,築城關 ,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 ,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因處於宋遼邊界,宋遼 多次在此地戰爭。金 末年,保州城在戰亂中成為廢墟。 蒙古 太祖二十二年(1227 ),張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築寺廟,造園林,修築土城牆,疏浚護城河 ,引一畝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禦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質,並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 ,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新建的保州城為京師門戶,為燕南 一大都會。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 加固城牆,以磚石砌城,築女兒牆堞口3710雉。隆慶年間(1567~1572),張烈文等三任知府將土城 逐步改建成磚城,加固並增築城樓,從戰略防禦 出發,根據當時條件和地利,確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 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個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稱。

直隸總督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 始建於明洪武 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 年間為大寧都司 衙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 、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 朝設郡明 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滅亡(1911)直隸總督 駐此,此後一直為河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中心。清雍正 八年(1730),直隸總督唐執玉 移直隸總督署至明朝 大寧 都司故址。

1937年9月24日,日軍侵佔保定。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 由天津遷保定,日軍不斷推行"治安強化運動 ",出動"掃蕩",殘酷屠殺抗日軍民。日偽還於1944年以保定城關及附近村莊成立保定市,並建立偽保定市公署。

抗日戰爭 勝利后,1946年6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由北平 遷保定。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開始由保定遷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軍圍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駐保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往北平。解放軍隨即入城行政人員也陸續進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 ,為冀中區直轄市。

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為省會,8月9日建立保定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8年4月省會遷天津,11月29日,保定專區所屬22縣1市分別合併為保定市、定縣(現定州 市)、阜平 、淶源 、涿縣 (現涿州 市)、易縣、高陽 、徐水 、安國 、唐縣10縣(市)。1960年2月,專、市合併稱保定市。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所屬,合併的大縣陸續撤銷。1962年恢復22縣1市建制。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遷石。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