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從心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 《後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成語辨析 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辨析:“力不從心”和“無能為力”都可表示沒有力量或力量不夠。但“力不從心”偏重指雖然心裡想做,可力量不夠;“無能為力”沒有心裡想做這層意思。
這個成語是我國古人對心理現象的一種透徹的描敘。該成語的意思用現代心理學來解釋就是:能塊(行為和語言的總稱)的表現不是思塊(可以指揮人體產生行為和語言的思維結果)可以指揮的了,反過來說,人體的思維指導不出人的行為和語言,或者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了。
成語故事 東漢時,班超 受明帝派遣,率領幾十個人現使西域,屢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經過了27個年頭,年事已高,身體衰弱,思家心切,於是就寫了封信,叫他的兒子捎至漢朝,請求和帝劉肇把他調回。此信未見反應。他的妹妹班昭又上書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這樣的幾句話:“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齡最大,現在已過花甲之年,體弱多病,頭髮已白,兩手不遂,耳朵不靈,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亂事件發生,班超的氣力,不能順從心裡的意願了,這樣,對上會損害國家的長治之功,對下會毀壞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實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劉肇被深深地感動了,馬上傳旨調班超回漢。班超回到洛陽不到一個月,就因胸脅病加重而支世,終年71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