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朱姓有多少人口_朱姓取名及起源分佈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朱姓有多少人口_朱姓取名及起源分佈

朱姓有多少人口_朱姓取名及起源分佈

朱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排在第十三位,在江、浙、皖地區中最有影響。當今朱姓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1.2%,總人口是大約在1500餘萬

朱的名義

朱,原義是樹,因樹心呈紅色,稱為赤心木,屬松柏一類。郭沫若的金文考證:朱為株之初文,本義與本、末同義。金文於“木”中作圓點以示其處,指事也。後來由點演變為一橫。作二橫意思是截去上下兩端,而存其中段。

遠古時期,在河南准陽地區生長許多赤心木,生活於此處的氏族以赤心木為原始圖騰,朱襄氏族是其中的一支。朱後來演變為株,春秋時期這個地區屬於陳國,稱株邑。推測邾字也是由朱字演化而來,在朱地建起了城堡,自然在朱字旁加邑而成。

朱姓的起源與演變

朱姓起源主要有四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伏羲氏是比黃帝還要早的時代,傳說伏羲氏制定了姓和氏的定義和傳遞的規則。朱襄氏族是以赤心木朱為圖騰,活動於河南淮陽一帶的部落,其後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歷史。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舜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後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後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第二支出自曹姓。商朝初期,居住在河南靈寶東的曹陽的曹部落中分出一支,居於曹陽之西南的朱陽,稱朱氏族。朱人隨曹人而遷移,商朝時遷移到河南淮陽原朱襄氏居住過的地方,春秋時為陳國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媯滿於陳,奪株邑併入陳國,並封曹姓朱人的後裔曹挾於邾,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建立邾國,為魯國附庸。公元前614年遷到繹,今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一部分邾人南遷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戰國中葉,楚宣王滅邾國,並遷邾人於楚的邾地,今湖北黃岡西北。邾人遂以邾為氏,繼而去邑為朱姓。

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在先秦時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動於豫魯蘇鄂地區,曹姓朱氏的歷史也有2400年。漢朝時沛國(今江蘇徐州)成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發祥地。

第三支出自狸姓。帝堯之子丹朱之後,以名為氏。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浙水地區,古號丹朱。舜封丹朱為房邑侯,故稱房侯,別為狸姓。丹朱部落被舜打敗後,族人四散居於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為氏。隋唐時期,其後代在沛國相縣發展為望族。狸姓朱氏的歷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周成王封商紂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啟於宋,以奉商祀。至戰國後期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居於江蘇碭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後代以先祖名為姓。秦漢之際徙於河南南陽,東漢時已發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時期,南陽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子姓朱氏的歷史有23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從三國以來,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帝王的賜國姓朱,其人數之多,數目之大,是歷史上罕見的。魏晉隋唐時,北方戰亂和民眾大遷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最主要的有:北魏時鮮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渾氏族,宋朝金國的女真人兀顏氏族,清朝滿洲八旗的烏蘇氏、朱佳氏、珠錫哩氏等氏族集體改姓朱。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最終同化為漢族。

歷史上朱姓的分佈和遷移

秦漢時,朱姓已普遍分佈於中原和華東地區,尤其在江蘇南部興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時由中原向西北的陝西挺進,至東漢末,朱姓的足跡已西達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時朱姓已出現在廣東。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時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賜國姓朱,這樣朱姓迅速地向全國發展,特別是明初向雲南的進軍和屯墾,西南地區的朱姓得到很大的發展。明朝末朱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宋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1O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5.8%。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南、江蘇、浙江,這四省朱姓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四川、安徽、湖北等。當時的贛蘇浙皖豫、川鄂為朱姓的兩大聚集地區。

明朝時期,朱姓大約有18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列為第十一位。浙江為朱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19.4%。在全國分佈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三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佈於甘肅、山東、福建三省。宋元明600餘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同時也向西北和西南運動。全國重新形成了蘇浙贛魯、福建、甘肅三塊朱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朱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朱姓的人口已達1500多萬,為全國第十三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萬增到1500萬,大約增長了8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可能與在明朝滅亡後,皇族朱姓因遭追殺、避國難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紛紛改回原姓有關。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江蘇、河南.安徽、浙江、廣東五省,大約佔全國朱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湖南、山東、湖北、四川、江西、雲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約又佔34%。江蘇為朱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全國朱姓人口的15%。全國形成了蘇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區。

朱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在蘇皖浙贛、山東南端、鄂湘東部、福建北部、廣東中北部、雲南大部、四川南端、貴州西南部、內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區最高可達2.4%,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4%,居住了大約45.5%的朱姓人群。在山東大部、河南、鄂陝甘大部、寧夏、川貴大部、重慶、廣西、湖南西部、廣東西部和東端、海南、福建南部、台灣、青海東部、新疆東北、內蒙古中部和東部、河北東部、京津、黑吉遼,朱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6%--1.3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十面積的46%,居住了大約52%的朱姓人群。

朱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朱姓的郡望主要有:吳郡、沛國、河南、鳳陽、丹陽、太康、錢塘、永成、義陽等九個。除了與郡望同名的堂號外,朱姓堂號主要還有居敬、白鹿、折檻、紫陽、槐裡、兩儀、玉奇、明倫、婺源、新安、金陵等。

“居敬’’和“白鹿”兩堂號的來源出自宋朝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朱熹,他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字教育原則。而“折檻"堂號源出漢朝槐裡令朱雲.當時好臣張禹霸朝欺民,深得皇上信賴,朱雲犯顏直諫,奏本殺禹,這下觸怒皇帝,在被推出午門砍頭之時,死抱殿檻,仍面不改色歷數張禹罪惡事實,大講除奸臣保社稷之道理,直到發生武士在拉朱雲時把殿檻折斷,武士與朱雲一起倒地時,皇帝才被朱雲的忠心和不怕強權的精神所感動,並醒悟過來。後來處理了張禹,獎勵了朱雲,並且留下斷殘殿檻以提醒自己,也要求大臣向朱雲學習,敢於向皇上提意見。

楹聯 重要的朱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負荊勤讀;折檻旌忠。

治推北海;歌遍南陽。

鸞台表直;鹿洞垂規。

婺源著氏;徽國流芳。

玉海千尋,探遍五經之秘;書樓萬卷,博搜二酉之奇。

家訓格言 朱熹是我國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其理學思想和教育原則同樣反映在其家訓思想上,《朱子訓子帖》是由幾封教育長子的家書合編而成,朱熹訓子之道多合情理,為後世百家所效仿。在求學上主張多思、多記、多問。特別強調多記,“有疑用冊子隨手札記”,“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記錄之”,“見好文字勝己者,則借來熟看,或傳錄而咨問之",並且強調“不拘長少,惟善是取”。朱熹要求兒子做人首先要謙虛,交友要慎重。他把朋友分作兩類:益友和損友。應交樸實厚重、忠誠信用、能夠指出自己過錯的益友,疏遠那類諂諛輕薄、傲慢放蕩、誘人作惡的損友。如果自己志向卑下,情趣庸俗,又不能嚴格約束自己,就必然會疏遠益友而親近損友,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小人的圈子裡。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朱姓族譜329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管還收藏朱姓族譜766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朱姓歷代名人653名,占總名人數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O.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9%,排在第十二位;朱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57%,排存第六位。

我國朱姓產生過許多世家大族,出現過無數名人,在歷中的長河中表現得轟轟烈烈。先秦以來,朱姓稱帝者25人,先後建立了高句麗、秦、漢、後梁、明等政權。傑出的人物有:西漢大臣朱買臣,高句麗國君朱蒙;東漢大將朱俊;三國時魏國名僧朱士行;東晉名將朱序;南朝梁國大將朱異;唐朝宰相朱敬則,名將朱環,割地稱秦的朱眥,割地稱冀王的朱滔;五代後梁太祖朱溫;宋朝醫學家朱肱,詞人朱敦儒,詩人朱弁;南宋哲學家兼教育家朱熹,學者朱震;元朝醫學家朱丹溪,數學家朱世傑,地理學家朱思本,畫家朱德潤,戲曲作家朱凱;元明之際學士朱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戲曲、劇作家朱權、朱有墩,歷史學家朱載堉;明清之際學者朱之瑜;清朝書畫家朱耷,文學家朱彝尊,文字訓詁學家朱駿聲;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地質學家兼古生物學家朱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朱德,物理學家朱經武,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朱德熙,化學工程學家朱亞傑,電子學家朱物華,生理學家朱壬葆,實驗生物學家朱洗,魚類學家朱元鼎,病毒學家朱既明,理論物理學家朱洪元,土壤化學家朱祖祥。

朱姓血型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占34.4%,A型占29.3%,B型占27.7%,AB型占8.6%。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朱姓有多少人口_朱姓取名及起源分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