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
安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
安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偃姓。
相傳先秦時有安國,故地在今山西夏縣西,安國是帝堯之賢臣皋陶之封邑,其後裔遂以國名為氏。因其後人沒有顯赫者,此支安姓不見經傳。
2、出自西域。
古安息國在今阿富汗北部布哈拉地區,具有中東的血統,可能含有先秦華夏人的血液。東漢時安息國王遣王子入朝,王子名清,博學多才,對佛經很有研究,他最終放棄王位繼承權,出家修行,長居洛陽,以國名為姓,遂留中國,取漢名為世高。自此以後,凡來自西域安息國、康居(也稱康國)的人,留居中國者多以安為姓,成為中國西北漢人的一部,這支安氏是組成當今安姓的主要成員,此安姓的歷史有2000年了。
3、外族基因的流入
安姓的血系一直比較複雜,自西域人成為北方安姓主流以後,外族的血液融人一直沒有間斷過:北魏時河南鮮卑族的安遲氏改為安姓。唐朝的突厥胡人,後來成為柳城的安姓望族,安祿山就出自這支。唐時回鶻人、五代時沙陀人、吐谷渾人、奚人等均有安姓。明朝時菲律賓蘇祿東王于歸國途中在德州病逝,其二位王子因守墓留中國,改姓溫和安,今山東德州的安姓多出自此。明、清時期,北方的蒙古人、回回人、滿洲人都有改本民族姓為安姓者。西南地區的彝人、雲貴川地區的土司、土人在改流歸土中改用漢姓,安姓也是主要的姓氏。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先秦時期,安姓很少為人所知。進入東漢以後,安姓主要活動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區。唐朝,是安姓發展比較快的時期,但因安祿山之亂,河南一帶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減少。
宋朝時期,安姓大約有1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安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約佔全國安姓總人口的74%,其次分佈於陝西、山東、廣西、甘肅、浙江、福建。全國形成了以四川和豫、冀、晉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安姓人口急劇減少,大約有8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貴州和山西兩省,約佔全國安姓總人口的40%。貴州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總人口的2l%。其次分佈於河北、江蘇、四川、陝西、山東、河南,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間,安姓人口減少很多,其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東南遷移。全國形成以川貴、晉冀豫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三、郡望堂號
安姓的郡望主要有涼州、姑臧、河內、武威等。
安姓的著名堂號有剖心堂。“剖心”堂號出自唐朝安金藏。
安金藏為武後朝時太常寺樂工。有人誣告太子要造反,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辦案。聞訊趕來的安金藏剖開自己的腹,指著自己的心,以此證明太子不會謀反。他的腸子流了出來,人也倒地昏死過去。武則天命用自己的輦把他拉進宮中,讓御醫搶救,整整一夜才甦醒過來。武則天很是感慨,下令放了太子,並封安金藏為代國公,死後謚“忠”。
四、安姓血型
安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占32.1%,A型占28.3%,B型占30.2%,AB型占9.4%.
五、當代安姓的分佈
當代漢族安姓的人17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安姓人口由8萬增到170萬,達21倍,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間,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安姓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安徽、山東、遼寧四省,大約佔全國安姓總人口的45%,其次分佈於河南、黑龍江、山西、甘肅、陝西、貴州,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總人口的13%。全國形成了以渤海地區為中心,向西抵甘肅和向南達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佈帶。
安姓分佈很廣,但在人群中分佈部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佈在翼京津、晉陝寧、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四川北段、貴州北部、豫魯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蘇西北、內蒙古大部、黑吉遼,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達到0.24%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32.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9%的安姓人群。在內蒙古東北部、山東東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蘇中部、雲南、川貴桂大部、重慶、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3%的安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