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姓的來源 好聽的名字推薦
權姓的來源 好聽的名字推薦
權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六。
1、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君主武丁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在商湯滅夏桀建立商王朝之後,傳至第二十三代君主為商高宗武丁(子昭),將自己的後代子元封於權邑(今湖北當陽),公爵爵位,建立了權國,史稱權文丁。
2、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若敖之孫斗緡,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楚武王滅了權國後,改原權國為縣,以楚若敖之孫斗緡為權縣尹。後來斗緡率領權國遺民謀反,失敗後被殺。在楚斗緡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主轄之邑名為姓氏者,亦稱權氏,世代相傳至今。這就是典籍《韻會》中所記載的:“楚斗緡尹權,後因為氏。”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權,羋姓,顓頊之胤封楚,楚若敖之孫斗緡尹權因氏焉。秦滅楚,遷大姓于隴西,因居天水。又,傳雲,楚武王克權,使斗緡尹之,嶺南郡當陽縣東南有權城。”所指即羋姓權氏一族。
3、出自伏羲氏。
《山海經》記載伏羲氏在天水發源,以蛇為圖騰。古書中記載,伏羲氏生於成紀,徒治陳倉,都於陳,在位一百五十年,傳十五世。伏羲氏發源於成紀,發展壯大後,沿著渭河谷地進入關中,出潼關,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東遷,而後折向東南,最後都於陳。這一活動區大體與仰韶文化古遺址的分佈區相吻合。只是伏羲氏是氏族遷徙還是文化影響尚待研究。
4、源於葛天氏,出自遠古時期古帝葛天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路史》的記載:“古帝葛天氏之後有權氏、葛氏。”葛天氏,是遠古時期位於中原長葛地區的一個部落聯盟首領,他對古代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有三:樂舞、種麻、紡織。在典籍《詩經》中,對葛天氏有近乎神祉般的讚美。葛天氏發明了以牛尾做道具、叩著牛角唱歌跳舞的樂舞形式,因此被人們尊為“樂神”。他還發現了“葛籐”這種植物,不但其根莖可食用,其籐枝纖維更能造福部落之民,教會人們用其纖維紡織製衣,從此人們不但有了抵禦自然風寒的衣服,也使原始氏族社會跨入了文明階段。
5、源於子姓,出自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微子啟的後裔鍾離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西周初期,商湯的子姓後裔、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周公旦封建宋國,由於其始祖曾食采於鍾離(今安徽臨淮關一帶),所以有後裔子孫“以邑為氏”,稱鍾離氏。到了漢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鍾離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谷子,燕台人(今陝西咸陽)。據史書記載,鍾離權後來在游安徽廬山時遇到了呂洞賓,見其有道根,遂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後呂洞賓成為鐘呂金丹派的始祖之一(即純陽始祖),對宋、元時期的道教文化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元朝時期,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封鍾離權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孛爾只斤·海山再加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古典星座網/suanming/huangli/
6、賜姓
自一位高麗開國功臣新羅貴族金幸,被賜姓權。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權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零三位。權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權姓源自子姓與羋姓。權氏原為殷商中興名主武丁的後裔。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商代武丁的子孫,被封於權,後代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上記載,權氏原是顓頊帝之後,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後被楚武王所滅,子孫改為權姓。另外,權國滅亡後,楚武王任命斗緡到這裡當令尹,後來這裡部分楚國華姓就改為權姓。秦滅楚國後,權姓子孫遷於隴西,定居在天水。因此,權姓這個姓氏,根據考證,是共有二支來源的,一支是商湯的子姓後裔,另一支則出自上古顓頊帝所傳的楚國華姓。兩支權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初都是由於一個叫“權”的地名得姓。殷商時期,名主武丁曾經把自己的一位裔孫封於權,成為當時殷天子附屬的諸侯國。後來權國被楚國所滅,權姓變成了楚國的一個大姓。到了戰國末期,楚國被秦國所滅,楚國許多大姓被強令遷移到隴西去,於是,他們就在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定居下來,然後再以天水為中心繁衍,逐漸分佈於全國各地。根據學者考證,3000多年前權國的位置,就在現在的湖北省當陽縣的東南部。而後世權氏家族的第二支的來源,在《左傳》、《韻會》、《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古籍上也有記載。望族居河南郡陽縣東南。
三、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貞孝堂:貞是對國之貞,孝是對親之孝。唐時權皋,原在安祿山幕中做事。他發覺安祿山謀反,怕禍及父母,就裝病攜親離職而去。剛渡江,安祿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監察御史,恰逢權母重病,客居洪州,權皋堅辭不受。後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為著作朗,權皋都以侍母為因固辭。人們見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對國家貞,對父母孝。他死後被謚為“孝貞”。
四、當代權姓的分佈
今陝西省的寶雞市、渭南市的澄城縣、西安市長安縣,江蘇省的徐州市銅山縣,山東省的濟南市、臨沂市、菏澤市、德州市,四川省的宜賓市屏山縣、成都市、蒼溪縣、綿陽市、廣元市,重慶市合川區,山西省的晉城市,河北省的大名市、束鹿縣、保定市,青海省的樂都縣,河南省的南陽市、漯河市、洛陽市孟津縣、商丘市、蘭考縣、開封縣、濮陽市范縣,湖北省的十堰市,安徽省的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肥西縣、宿州市蕭縣,甘肅省的張掖市高台縣、天水市、慶陽縣、隴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遼寧省的瀋陽市,湖南省的新寧縣、臨湘市,浙江省的磐安縣,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的永豐縣、吉安市,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均有權氏族人分佈。
五、得姓始祖
商武丁(子昭)、權文丁(子元)、權甲公(子嘉)、楚斗緡、鍾離權(漢鍾離)。 (星座[ 古典星座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