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卓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卓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出自羋姓。
據《戰國策》、《姓氏考略》所載,戰國時楚大夫卓滑之後,包山楚簡中又寫作悼滑,為楚悼王之後,以謚號為氏。
2、據《史記·貨殖列傳》所載,蜀郡卓氏,原本趙人,秦時遷入蜀之臨邛,以鐵冶至富。
3、出自他族。
土家族、滿族、高山族、黎族、藏族、蒙古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卓姓。
滿族卓氏:博勒卓克姓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博勒卓克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博勒卓克氏,滿語為Borjik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包括烏拉城、宜罕和林、金州、孫扎泰、俄漠、優哈爾、斐優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博氏、卓氏。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卓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人口約四十四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7%左右。秦漢時除此支卓姓播遷外,卓滑之後亦有北遷於河南南陽與山西離石一帶,後來昌盛為卓姓南陽郡望與西河郡望。
東漢時南陽卓姓家世顯赫,風光無比,極大的壯大了卓姓南陽郡望的聲名,漢光武封卓茂為褒德侯,卓茂長子卓戎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徙封為泛鄉侯,崇子□,□子訴,訴子隆世襲,後因卓隆無子而國除,但卓姓繁盛於南陽之情景不言而喻。
三國時有吳人卓恕見諸史冊,表明卓姓已繁衍於長江以南的江蘇境,後逐漸播及今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卓姓南遷至廣東時間較早,大約發生在東晉時期,《崇正同人族譜》載有:“晉五胡之亂,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粵有卓煒者,為建安刺史,後因家焉。”是為卓姓南遷廣東之極好憑證。/古典星座網/suanming/quming/
隋唐兩代,卓姓廣佈北方的陝西、河北、山東諸省,唐末五代時,卓姓再次大規模南遷,今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均有卓姓人家。宋代時卓姓已變成了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他們分佈於今浙江瑞安、臨海,福建長樂,莆田、懷安、福州、永春、建甌、南安,四川邛崍,成都,江蘇蘇州,廣東南海等地。元時廣東一支卓姓播遷於廣西籐縣。明初,山西卓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江蘇等地。河南一支乃始遷祖卓隗之後,遷至古澶州(今濮陽市)王助鄉後漳肖村。濮陽縣、長垣、民權、內黃等地卓姓均由此遷出。
明末滿清軍隊屠川後,有兩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慶。歷明清兩代,卓姓逐漸播遷到了西南之雲貴,東南之台灣,西北之甘寧以及東北三省等地,並有卓姓遠播越南及其它東南亞國家。如今,卓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福建、廣東、陝西等省多此姓。目前卓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五十六位。
三、郡望堂號
郡望
西河郡 戰國時魏置,治所在今山西離石。
南陽郡 秦置,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轄境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
堂號
褒德堂 後漢卓茂,是當時學識最淵博的人。為人寬厚、仁愛、恭敬,最初在丞相府當吏(小官),負責宮裡的給事,後升密令,關心百姓像疼愛自己的兒子,舉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舉出來做大家的榜樣)。沒用幾年,把社會風氣治理得很好。漢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忠孝堂 宋代戶部尚書卓得慶,元兵逼城,得慶與二子規、權並死於難,黃仲元銘其墓,稱為忠孝父子墓,卓姓後世子孫以此為榮,遂以忠孝為堂號,紀念這位先人。
其它堂號:西河堂、南陽堂。
自立堂號:傳經堂、近青堂、清壹堂、挽車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