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典故:青龍寺的來歷
傳說典故:青龍寺的來歷
西安市南郊的樂游原畔,有一座中外聞名的佛教密宗古寺,名叫青龍寺。一座佛寺,何以用青龍為名呢?說來話長。
很久很久以前,生性鯁直的滬河龍王膝下空虛,久無子嗣。過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有了一個龍太子,因其混身墨黑,因此起名叫“小青龍”。小青龍從小受到父母嬌慣,心性變得十分焦燥、暴虐。小青龍在冥頑胡鬧中長大后,便愛上了北邊的涇河龍女。但因涇河龍王要用龍女去攀附東海龍王,不肯低就地把龍女許配給渺小的滬河小青龍,因此“好事”便這樣地耽擱下來。小青龍想念涇河龍女心切,每日里都從河裡翹起頭來向北眺望,希圖望見涇河龍女的倩影。加上了解他心意的涇河龍女每每躲過其龍父的監視,跳到了涇河岸邊梳洗她那長長飄散入水中的秀髮,因此,小青龍往往能望見涇河龍女的倩影,還能與龍女久久地眉目傳情哩。
但是,好事多磨。漢高祖劉邦決定建都長安后,蕭何率人築起了龐大高聳的未央宮,隨後又建起了建章宮,而且翻修加高了長樂宮。三大宮殿群遮住了小青龍眺望涇河龍女的大部分視線,使他只能從宮殿群之間的縫隙中眺望自己的心上人。他惱怒萬分,暴跳如雷,叫嚷着要去攻毀宮殿,掃清眺望的障礙!但被鯁直的滬河龍王嚴厲地喝止住了。從此,小青龍只能在宮殿群的空隙中眺望他的所愛了。到了漢惠帝劉盈時,徵發男女十萬築起了城垣高矗、龐大無比的長安城。這就完全擋住了小青龍與涇河龍女含情相望的視線。小青龍狂怒,決心不顧一切地攻毀長安城,把城中之人全部生吞活剝,以解心頭之恨!這天晚上,他剛要出龍宮前去攻城,便被嚴防着他出外惹禍的父親扯住了。滬河龍王苦口婆心地勸說他,答應託人給他說鄰近的灞河龍女為妻,小青龍不聽;滬河龍王又用不能殘害人、毀壞城池,這是要違犯天條的大罪,會被夷斬全族的等等天法律條去開導,威脅他。但無法無天慣了的小青龍哪裡肯聽這些,還掙扎着要出宮上岸、去攻城吞人!滬河龍王無奈,只好喝令蝦兵蟹將龜將軍一擁而上,用鐵索練子把小青龍捆綁起來,時刻派兵看守。
三天後的後半夜,滬河龍王和看守小青龍的蝦兵們都疲勞不堪地睡去了。小青龍趁機變細身軀從鐵索的捆綁中慢慢脫出身來(原來,由於龍母的苦苦央求,蝦兵們手下留情,沒有用鐵索穿捆小青龍的鎖子骨),慢慢地溜出龍宮,從浴湯登岸,向京城長安攻來。由於他出發的遲了,因此攻到離長安城還有二十多里的地方時,雄雞長啼,此起彼應,鬧成一片,小青龍身困體乏走不動了。他氣得長吁短嘆起來。他這一嘆氣不打緊,直把固若金湯的長安城吹得搖晃起來!正在打盹的京都總城隍一下被晃醒了!他跳上雲頭一看,嚇得面如土色,—急忙駕雲上天宮奏明玉皇大帝。
玉帝正在飲酒娛樂,懶得管事,便推脫說,這小青龍神通廣大,只有王母娘娘能夠降服,別人誰也奈何他不得,叫他去求王母幫忙。
都城隍在天宮裡未找到愛玩樂的王母,後來,聽說她在瑤池,使又匆匆地趕到昆崙山巔的瑤池。誰知不巧,正逢上王母娘娘在設蟠桃盛宴、款待各路神官仙長,對他的稟報和請求不予理睬。王母娘娘吃喝得興高彩烈,都城隍卻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因為眼看日落西山,王母的盛宴未散,而天一擦黑,歇了一天的小白龍便要攻城了!
坐在靠門處的牡丹仙子,見門外的這個老頭兒急得團團直轉,汗流滿面,猜想他一定有天大的急事,便走出去,向長安都城隍問明了情由,但她自己也僅僅是個花草小仙子,不敢冒然打攪專橫的王母的興緻、去奏明下界之事,那樣,自己的仙籍、生命難保不說,還會誤了援助長安城的大事!這位牡丹仙子是個心地善良、急公好義,又聰明穎慧之人。她眉頭微微一皺,吩咐都城隍在門口稍等,她進去想想辦法。她滿臉堆笑地走近王母身邊,一邊為喝得醉醺醺的王母斟酒、捶背,一邊為王母唱歌佐酒。直到王母醉得睡意朦朧之時,她借扶母之機,悄悄地摘下王母頭—亡的金簪,藏在袖筒中,尋機走出門外交給了都城隍,並附耳告訴他使用金簪的方法等事。
天剛擦黑,僵卧的小青龍正在蠢蠢欲動,要一躍而起摧毀長安城!正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都城隍駕雲斛斗趔趄地趕到長安城南,舉起王母娘娘的金簪在小青龍的頭上颳了三下,小青龍便頓時垂頭散爪地被釘死在那裡,變成了一道土原,頭尾鱗爪依稀可辨,被人們叫作“青龍山”。
這樣過了好幾百年,到了隋朝興起時,隋文帝楊堅不願在漢長安城居住,興建大興城,他擔心這早已化為土原的小青龍再起身攻城,便依照國師們的建議,在“青龍山”原頭,即小青龍的頭上修築龐大的靈感寺鎮住它。
到了唐朝時,改名為青龍寺,並在寺中的木塔上雕刻了牡丹仙子之像,在寺院中廣栽牡丹、芍藥,以紀念牡丹仙子救護長安城之功。從此,青龍寺的名聲大振,香火極旺,成為佛教密宗的名寺,連日本僧人空海等六人都不遠萬里地來到青龍寺學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