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師四不吃的傳說
張天師四不吃的傳說
中國的道教,始自於東漢,但從金大定年間起,就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終生出家,不蓄家室,從不飲酒茹葷;而正一派的道士,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據聞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
最近,筆者門訪問了現仍健在八十四歲高齡的原天師府的廚師袁曉初。袁師傅從一九四二年進府,專門為六十二代,六十三代張天師當私人廚師。據袁師傅回憶:解放前,天師府內不管來了什麼達官貴人,張天師在每辦酒席之前,叫總管家要再三支持廚房、信道之人,千萬不能犯“四大葷”。
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鳥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的四不吃。其原因據說是:
(一)牛。一輩子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終生勞作,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不能吃。
(二)鳥魚。人們通常說;“鳥魚精最可惡,連自己的親生子都吃”,但天師道友的說法與此恰恰相反,他們認為:鳥魚一到產卵期,兩眼昏花,什麼也看不見,只待餓死升天,鳥魚魚崽最有孝心,寧可自己游入母嘴,給娘充饑,也不能讓娘餓死,精神可貴可佳,吃不得。
(三)鴻雁。失偶孤雁,終生獨居,處境凄涼,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該吃。
(四)狗。古往今來,人們常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終生隨主,為主效勞,不可食也。
張天師的這種“四不吃”,恰與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所宣揚的道德思想是一致的。這可能對研究張天師道教的教義,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