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花炮始祖李畋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花炮始祖李畋

花炮始祖李畋

燃放鞭炮,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那麼,燃放鞭炮從何時開始,鞭炮又是由誰發明的呢?

爆竹,又名爆仗、炮仗,稱鞭炮是宋以後的事。從《詩經·小雅·庭燎》中,我們可讀到這樣的詩句:"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古人將竹子、草或麻桿捆綁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晝,有照明與驅邪的作用。這可能是中國燃放爆竹的雛型,距今已兩千多年以前了。古書《周禮》有歲終驅疫鬼即"驅儺"的活動。漢代,燃放爆竹,也為了驅鬼辟邪,時間在正月初一。漢東方朔的《神異經·西荒經》說,深山中有山臊(後人稱山魈),人接觸到它,往往染寒熱病。它好偷人食鹽來吃蝦蟹,遇見它"人嘗以竹着火中爆州(形容聲音)而出,臊皆驚憚。"南朝梁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也說:正月初一"雞鳴即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山魈怕爆竹,民間便將山魈演變成一個叫"年"的怪物,年年從海里爬上岸來害人,後來它被一個穿紅衣的小孩(一說老人)燃放爆竹嚇跑了。這樣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爆竹驅邪,就漸成一種習俗。

起初的爆竹只是用火燒竹子,使之燃火發聲。隨着紙的發明與廣泛使用,加上煉丹家逐漸發現硝、硫磺與炭是易燃物質。到唐代,爆竹的燃放發展為人們將一支長竹竿點燃,或將一串串竹節掛在長竹竿上燃爆,當時被稱作"爆竿"。唐詩人來鵠在《早春》中寫道:"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起碼在中唐,火藥已可按配方研製出來,火藥用於爆竹也就逐漸開始,最初是將火藥裝入竹筒里燃放,后改進為用捲紙裹火藥來燃放,爆竹也改名為"爆張"或"爆仗"。到宋代,不僅紙制爆仗興盛,而且煙花成為節日必需之物。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南宋孝宗時,元宵節夜晚在宮中一次要放煙火百餘架。到明代,藩王、權貴之家,節日也以放煙火來爭奇鬥勝,促使爆竹煙花規模、花樣不斷翻新。

據《實業志》記載,這種新型的爆竹始於唐,而盛於宋,發源地在湖南瀏陽。有人說發明人是孫思邈,但當地花炮工人則以花炮工人李畋為祖師。李畋,一說瀏陽大瑤(瀏陽南區)人,或說醴陵富里鎮麻石村人,一說江西萍鄉市上栗縣麻石人。他生於唐元和十五年,傳說他曾師從孫思邈採藥煉丹,用火藥做成了花炮,在煉丹時引爆了。他將此方傳授給當地花炮工人。並逐步改進爆竹,由竹筒改為紙筒,火藥由黑葯而為白葯,並由單一爆竹產品發展為各種煙花禮炮。推動了煙花爆竹業的發展,到明代瀏陽操此業者達30餘萬人,宋代瀏陽人在縣城田家巷建李畋先師廟,每到四月十八日,李畋誕辰,香火甚旺。

今年三月在江西萍鄉市上栗縣金山鎮發現了爆竹祖師李畋的木製雕像,像為李畋用一根木棍在用竹筒做爆竹的形象。上栗人認為李畋的故里在萍鄉上栗麻石村,據《唐史》記載,唐貞觀19年(645)皇帝得病。上栗麻石人李氏畋用爆竹替唐太宗除妖驅邪,使龍體康復,李畋因此被封為"爆竹祖師爺"。唐宋以來,上栗已成為爆竹煙花生產中心,產品遠銷國外。民眾為紀念李畋,於明洪武三年在上栗南街的佑聖觀立"爆竹祖師李畋之神位",如今萍鄉市在上栗建起了"李畋公園"。此外,過去的鞭炮業有的還供奉祝融、華光大帝、觀世音、孫思邈以及無敵火炮將軍等。特別是三國魏時的馬鈞,曾改進舊綾機,提高了功效;造指南車、提水翻車並改進諸葛亮連弩;他還造出能自動的水傀儡等。據宋高承《事物紀原》載,魏馬鈞制爆仗,北方的鞭炮業有以他為行業祖師的。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4 算命網站 (v.8s8s.net) 花炮始祖李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