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蜜腹劍
口蜜腹劍
出處
出於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典故
唐玄宗(李隆基 )的兵部尚書李林甫 ,論才藝,也還不錯,一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官卻不真真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的方法結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
李林甫在唐玄宗前排擠與他意見不合之人
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裡並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可是實際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但是,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於一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地這種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裡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唐朝 還有一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 ,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一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其實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現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說他“笑中有刀”。像李林甫 和李義府那樣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也表裡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當受害。所以“口蜜腹劍”不但是一句好成語,而且可作我們交友的戒言。“口蜜腹劍”和“笑裡藏刀”雖出自兩個人的兩個故事,但其含義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裡不一致;外面表現的很好,很討人好感,叫人願意結交,而心裡卻是盡想些壞主意計算人,謀害人。
口蜜腹劍的中文解釋李林甫是唐朝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他治國有方,有德有才,而是他專權用事,玩弄“口蜜腹劍”的伎倆.以達到自己獨攬政權。李林甫專權的十幾年中,李唐 王朝政治上日益黑暗,各種矛盾尖銳,開元盛世 急劇轉變成了天寶 末年的經濟、政治危機。李林甫在唐玄宗時期連續16年任宰相之職。歷來對他的評價都是蓋棺定論為“口蜜腹劍”的奸臣,是禍亂 國家的罪人。“口蜜腹劍”的成語,便是出典於李林甫其人其事。當時朝中人都異口同聲說:“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宋代的司馬光 說得更明確:“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那麼,李林甫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李林甫出身於李唐宗室,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淵 的從父弟,按輩分來說他是唐玄宗的遠房小叔叔呢。他素來品行才望不高,被人瞧不起,但頗為機靈乖巧,善於鑽營。歷任御史中承、刑部侍郎 、吏部侍郎、黃門侍郎 等職位。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坐上宰相之位,為禮部尚書 、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林甫深知,為官之道便是要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因此,他想盡辦法與後宮殯妃及宦官套近乎,以便從他們口中得到皇帝的真實想法。史稱李林甫“柔候多狡數,深結宦官及妃殯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當時,楊貴妃 尚未進宮,後宮最得寵的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壽王也得到玄宗格外恩寵,李林甫便通過宦官表示會儘力推薦壽王為太子。為此,惠妃十分信賴李林甫,並不時地通過宦官袁思藝把玄宗的動靜告訴李林甫。不明就裡的玄宗還真把李林甫視為心有靈犀的知己,恩寵日甚。侍中裴光庭 的夫人是武三思 的女兒,暗中與李林甫有勾搭,想通過高士在玄宗面前為李林甫謀相位,未成。而玄宗正想用韓休 為宰相,裴夫人就讓李林甫公開向玄宗推薦韓休。韓休居相位后,很是感激李林甫,就推薦李林甫人相,武惠妃從中幫忙,於是李林甫就升為黃門侍郎,進人了宰相行列。李林甫為了達到專權用事的目的,首先排擠的便是同時的宰相。當時張九齡 為中書令,裴耀卿 為侍中,李林甫還不是主要的執政者。張九齡鄙視他的為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李林甫雖然心裡恨得要死,但因為張九齡大權在握,李林甫表面上還不時討好他。大臣們議事時,李林甫從不敢公開反對張九齡的意見,背後卻處處設陷阱,向玄宗打小報告,挑撥離間 ,製造君臣間的矛盾。
機會終於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來到。蔚州 刺史王元淡貪贓案發,而王元淡的妻子是張九齡的好友嚴挺之 早已離異的前妻。嚴挺之想為王元淡一家脫罪,李林甫把這個消息秘密地告訴了唐玄宗,於是玄宗要追究嚴挺之的包庇之罪。張九齡不知道這是李林甫設下的陷阱,極力替嚴挺之辯護,這樣張九齡、裴耀卿、嚴挺之等人被扣上了結黨營私的罪名,唐玄宗罷了張九齡、裴耀卿的相職。旁觀者都說這是李林甫一石二鳥之計。此後,李林甫開始了他的專權生涯。李林甫專權之時,竭力“杜絕言路”,“蔽欺天子耳目”。當時,有大臣向玄宗進諫,李林甫竟明目張胆地進行阻撓,並用恐嚇手段杜絕言路。他說:“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所謂的“立仗馬”,是指宮廷里儀仗隊的駿馬,平時吃上好的飼料,養得高大肥壯,每天八匹駿馬分為左右兩隊,立在正殿側宮門外,候仗下即散。李林甫把眾臣比做立仗馬,無疑是要他們擺擺樣子,誰要提意見誰就會被貶黝。自此,群臣懾於李林甫的權勢地位,不敢再向玄宗進諫了,諫凈之路斷絕。李林甫是權欲熏心之徒,喜歡獨攬大權。因此,他專門引薦一些唯唯諾諾、沒有才智和主見的人與其共事。由他引薦的牛仙客,一切政事都聽任李林甫處置,只“獨潔其身”,不直接參与幹壞事。牛仙客死後,玄宗命刑部尚書李適之 頂替牛仙客的左相之位。李適之也出身於宗室,欲與李林甫爭權,結果也被李林甫設法除掉。後來李林甫又推薦陳希烈 為左相,也是一個唯唯諾諾之人。可見,李林甫專權時期,只任用易於制服的柔接之人與其共事,以達到獨攬大權的目的。同時,他還極力阻撓玄宗啟用新人。天寶六年(747年),玄宗“欲廣求天下之士”。李林甫怕玄宗啟用有識之士會對他不利,狡猾地利用玄宗對他的信任,略施小伎,最終使全國無一人被選中。他還假惺惺地恭賀玄宗“野無遺賢”,似乎天下賢士都已被錄用,草野 之士儘是“卑賤愚嘖”之人。李林甫不僅把無才能者“引與共政”,阻撓玄宗啟用新人,還對朝中有聲望的大臣加以誣陷、排擠、打擊,史稱其“妒賢嫉能,排抑勝己,以保其位”。前面提到的嚴挺之,雖被玄宗貶默,但玄宗始終認為他是有用之才。在時隔多年之後,仍問起他的處境,想重新調他回京加以重用。李林甫又耍花招,欺騙玄宗說嚴挺之年事已高,又患風疾,建議玄宗給他個閑職,讓他回家養病。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李林甫的專權,使唐王朝逐步走向衰弱、混亂的政治局面。唐憲宗 時就有大臣尖銳地指出:“世謂祿山反,為治亂分時。臣謂罷張九齡,相林甫,則治亂固已分矣。”後代許多史家都同意這種觀點,認為玄宗用李林甫為相,是後來安史之亂 ,唐王朝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李林甫的為人及為官給予全面不過,全面否定李林甫的,唐玄宗其實是第一人。李林甫死後不久,還未下葬,其政敵楊國忠就指使安祿山 誣告李林甫勾結阿布 思謀反。結果,李林甫被削去一應官爵,還剖棺奪去所礆的金紫朝服和含礆的珍珠,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禮下葬,家財籍沒,子孫流放。唐玄宗後來逃到四川 后,給事中杜元淹問起李林甫,玄宗說:“這個人妒忌賢能,專門推薦比不上自己的人。”杜元淹說:“陛下既然知道李林甫是這樣的人,為什麼還任用他這樣長久呢?”玄宗低頭不吭聲了。這說明對李林甫的否定並不是後代史學家 才開始這樣做,而是當事人已經有這種看法了。也許有人會問,李林甫真的只是一個口蜜腹劍、妒賢嫉能、一無是處的奸相、小人嗎?他的得寵僅是因為他用那套奸臣的智術迷惑了唐玄宗嗎?從實際情況來看,唐玄宗對李林甫的為人是十分清楚的。他之所以長期地寵用李林甫,除了被他的巧言迷惑外,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應該說,唐玄宗是一個較為精明能幹且有作為的皇帝。從他早年剪除伯父中宗的韋后 和安樂公主,繼而又剪除太平公主 的勢力建立自己的政權以及開元盛世的出現,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無奈歲月不饒人,到開元後期,他已逐漸老去,加上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戶口賦稅都有所增長,使他對朝政之事都不再像當初那樣有興趣、有精力去過問處理。這樣,他就需要一個精明能幹且又能了解、貫徹他意圖的人代替他去處理政事。李林甫正是這樣合適的人選。他城府深密,在處理朝政重大軍國事務時,是一個頗為老練的官僚。史稱其“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中外遷除,皆有恆度”。一些學者認為,李林甫具有較強的行政組織能力,處理政務也算得上是盡心盡職了。而且李林甫又善於領會玄宗的政治意圖,並能貫徹執行玄宗制定的方針政策。正因如此,李林甫成為玄宗的合適人選,代替玄宗主持朝政長達2s年之久。許多學者在批判李林甫的為人和種種惡行的同時,也看到了他在玄宗時期所起的積極作用。李林甫確實是一個玩弄權術、口蜜腹劍的小人。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務實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員和制度專家,在政事的處理上,做到“每事過慎,條理眾務,增修綱紀”。他們認為玄宗時期的許多重大而有價值的改革都有李林甫的參與,最有代表性的是有改革稅制和修訂法典。他協助玄宗在財政、軍事、政治制度、選舉制度及法律制度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李林甫執政時期的政府對外戰爭連續獲得了輝煌勝利,唐朝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唐王朝達到鼎盛。由於政府體制的變化,李林甫對朝廷的支配,遠比姚崇 等人全面。
看來,唐朝政壇上的李林甫,的確是個口蜜腹劍的高手,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政壇上翻雲覆雨 的老手。他的長期執政,是唐玄宗和中唐政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