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送紅雞蛋的典故
滿月送紅雞蛋的典故
家中寶寶分食紅雞蛋的傳統在各地許多民族都存在,主要觀點有:卵生神話說、祥瑞之物說、圖騰崇拜說、生殖崇拜說和辟邪禳災說五種。
1.卵生神話說:
我國先民在想象中追溯着天地形成、人類起源,綜合古籍可總結出“卵生”神話的影響。在三國徐整所著《三五曆紀》中最早對始祖盤古氏開天闢地故事有了記述:“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令,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又有《史記》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兒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顓頊氏的孫女女修在織帛時,“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乃秦人始祖。正是這種朦朧的對於“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間形成了將雞蛋和出生、傳宗接代聯繫到一起的傳統文化。且紅色在民間被看成是喜慶祥瑞之色,因此多為紅皮雞蛋。
2.祥瑞之物說:
紅雞蛋之功,非單食用,民間自古就有“雕卵畫蛋”之工藝品,而且,這在風俗資料中也可找到諸多歷史記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有“鏤雞子”習俗,注云:“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之盤俎。”以此可知,“鏤雞子”或畫卵,就是在雞蛋上染畫顏色后,朋友間作為相互饋贈、食用佳品。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鄴中記》里也有“寒食日,俗畫雞子以相餉”的記載,都說明此習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並逐漸發展成熟為一門民間傳統工藝,在各種喜慶場合成為饋贈佳品,顏色也慢慢演變到單一的最能渲染喜慶之意的紅色。直到現在,雕卵畫蛋依舊是一種民間工藝品,人們從對“卵”的崇拜,發展到了喜愛紅蛋並視之為祥瑞之物。
3.圖騰崇拜說:
從考古學的角度可探知中國原始文化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對於“鳥”的圖騰崇拜,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有大量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玄鳥”,包括而後成為中華民族代表性圖騰之一的鳳凰,均以未經馴化的原雞為原型。於是,“雞”便成為了人們的原始圖騰崇拜在現實中的依託。《史記•秦本紀》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後裔大廉“實鳥俗氏”,“身體是鳥而能人言。又雲口及手足似鳥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雞為圖騰。從對雞的喜愛崇仰,逐漸發展成民間的紅蛋習俗,滲潤着濃郁的歷史信息。
4.生殖崇拜說:
紅蛋習俗是原始社會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留,蛋既能孵雞,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雞子”代稱雞蛋。這種基於對雞蛋功能的認識而形成的思路,可以從一系列具體的行為方式中尋繹出來。雲南鶴慶一帶的白族少婦,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兩個煮熟的紅雞蛋,到塘里沐浴,並用紅蛋滾擦身體,回家后與丈夫分食紅蛋。這種紅蛋滾擦身體的行為,便與本文開頭民謠中唱得“紅雞蛋,滿臉串”極為相似。那麼,本身就有孵育子嗣功能的雞蛋,何以又要染成紅色呢?對此,“生殖崇拜說”也做出了不同於“卵生神話說”所謂紅為喜慶之色的解釋,而認為此乃初民的經血崇拜觀念的傳承。此種觀點有《中國史稿》為證:“據了解,一些近代仍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氏族部落中,有的認為紅色代表鮮血,是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生處”(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頁)。
5.辟邪禳災說:
紅蛋習俗也起源於辟邪禳災的巫醫之術的運用。古人以雞為百禽之長,認為其具有鎮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運斗樞》云:“玉衡星精散為雞”;《春秋解說辭》云:“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對雞之神性的認識。雞從蛋出,蛋由雞生,則蛋亦有神性是理所當然的。舊時民間還盛行用雞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為凡遇喜慶之事,必有妖魅相擾,或某些特定的節氣與時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範。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區的“三月三,吃雞蛋”風俗,以及民間流行的新婚之夕讓新人分食紅蛋的傳統,都可推探出紅蛋習俗實由雞蛋辟邪的巫術演繹而來。
綜上所述,紅雞蛋在中國民間是祥瑞之物,有賜福送子喜慶安樂之意,如"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紅雞蛋"是在婚前或儀式上眾親友對於新人的一生平安幸福、家族子孫滿堂的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