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詞人李清照
一代詞人李清照
一對描金彩繪龍鳳喜燭,插在修長的美人型燭奴上,它的光焰歡快地跳躍着。兩盞垂
着金色流蘇的八角薄紗大紅宮燈,懸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緋紅。新人靜靜地
坐在妝台前,綉紅的大紅蓋頭把她和周圍的一切隔開了,眼前只是一片紅色的神秘的朦朧
。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時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就要為人之婦了,她不由想到
,十八年恬靜的閨閣生活,一晃眼就過去了。還是攀坐在父親膝頭的年齡,上百首古詩就
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時期,執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繡口,吐屬風流。她一天
天長大,在婷婷玉立的風姿之外,更多了一層至誠淳樸的書卷氣。她以王獻之的字帖學書
,寫得一手秀麗的小楷,鐵划銀鉤;她對前朝李思訓、王維的金碧、水墨兩大畫派都十分
酷愛,也常常研朱揮毫,作幾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兒時就已學會撫琴;她父親常
對她母親感嘆:“我的清兒若是個鬚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現在
她就要成為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媳,青年大學生趙明誠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
天,一個丫環特地送來一枝梅花,拜過天地,喝過交杯酒,她和趙明誠入了洞房。
趙明誠酷好金石,在攻讀經史之餘,對於彝器、書帖、字畫,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
后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李清照對於金石學也有了濃厚的興趣,幫助丈夫考證、鑒別。
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來愈深,趙明誠在大學讀書,每月朔、望才能請假回來,儘管同
在一個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覺得如隔迢迢雲漢,半月一次的相逢,也當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
這天是上元佳節,正好也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剛在書房中坐定,丫環來報,
有一位大學來的青年公子求見。當那公子走進書房,但見他頭戴繡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
,足登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起坐,動問尊姓大名。那書生舉止瀟
灑,還了一揖,答道:“小生與兄素有同窗之誼。半月不見,吾兄為何如此健忘?”趙明誠
醒過神來,不覺哈哈大笑,一把扯過女扮男裝的妻子。吃過午飯後,男裝的李清照帶着丫
環,隨着趙明誠穿街過巷,來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國寺。游過了大相國寺,蜇進一家外灶內
堂的小吃鋪里,趙明誠專揀那市井之人慣吃而李清照見也沒有見過的小吃,讓李清照都嘗
一點,然後又在流浪藝人的擔子上買了些小泥人之類的玩物。大家閨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
次走上街頭,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歲月就這樣無憂無慮地過去了。
不料,趙挺之與李格非都因得罪權臣蔡京而罷官,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鬥爭中死
去,趙家父死家敗,心寒已極,趙明誠與李清照離開汴京,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
趙明誠性情淡泊,屏居鄉里后,更加潛心於金石書畫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點積
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幾乎全用於搜求書畫古器。前幾年趙明誠剛出仕時,就對李清照
說過:“寧願飯蔬衣簡,亦當窮遇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
,把他這種愛好,比作杜預的“左傳”癖和王維的“書畫”癖,李清照千方百計宿減衣食的支
出,自己以荊釵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見的古書、名畫或彝鼎金石,夫婦
二人便共同校勘、鑒賞、整集簽題,指摘暇疵,其樂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聞強記,甚
至超過趙明誠,令趙明誠讚嘆不已,歡喜不已。
有時夫妻倆也談論詩文。一天,趙明誠說道:“我就喜歡你那些‘驚起一灘鷗鴛’,‘夾衫
乍著心情好’,‘梨花猶謝恐難禁’一類句子,彷彿不經意為之,可是我苦苦尋思,卻總也想
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說道:“我幼年弄筆之初,常聽父親
說:‘文不可苟作,誠不著焉,則不能工。且晉人能文者多矣,至劉憐《酒德頌》,陶淵明
《歸去來辭》,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晉人之上,其誠著也。’古人云:言為心聲。樂府詩
詞並著,講究詞隨意發,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動情隨。若刻意雕琢,工求纖
麗,就味同嚼蠟了。”
接着兩人又討論起本朝的詞家柳永、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認為柳永詞的缺點是:多
寫風塵浪子,詞語塵下。蘇軾的詞是:只可稱為句讀不茸之詩,卻不可稱之為詞,是念得
唱不得的。王安石、曾鞏的詞則更是讀也讀不得。
光陰荏苒,在一個秋風蕭瑟,桂子飄香的時節,趙明誠得到友人劉跋的書信,約他到
泰山訪古,李清照無法隨他一起去泰山,就幫丈豐打點行囊,備下菜食,為丈夫餞行,席
上李清照在一幅錦帕上寫下了為趙明誠送別的一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佔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明誠讀了此詞,就把登泰山、訪古碑的心思,減去一半;人雖離家愈來愈遠,心卻
愈來愈近,身還未到泰山,心卻早已在計算歸期了。
趙明誠與李清照結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來,政局一直處在急劇的變化和動蕩之中
。宋徽宗是一個有藝術才華的皇帝,除了篤信道教外,還擅長書、畫、樂、舞,喜歡醇酒
、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須有物質上的奢靡作後盾,於是蔡京專門派人到全國各地搜羅
名花、奇石、佳樹、珍玩運到京都,供他觀賞。運送這些花石樹木的車船,便稱為“花石綱
”。“花石綱”所經之處,民夫蝟集,錢穀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內興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
九鼎用的“九成宮”和供游賞的,“延福宮”,窮極奢麗,激起各地起義,金軍南下,北宋滅
亡,宋室南渡,趙構成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定國號“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趙明誠被朝廷罷去江寧太守的職務,夫妻兩人乘船決定到洪州暫住,
一路行來,兩人談論的都是國家興亡。李清照說道:“皇皇華夏,自古不乏英雄豪傑。
就說我們大宋吧,這幾年,出了多少忠肝義膽之士!李綱李樞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
命於危難之際;宗澤宗留守以孤軍扼守危城、彌留之際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輕的太學生
陳東來說,以書生而赴國難,幾次伏闕上書,終至被朝廷斬首。丹心碧血,浩氣長存。”
趙明誠續道:“古代蜀國望帝禪位出奔,還日夜思念故國,化為啼血的子規。如今,二
帝蒙塵,神州板蕩,又有誰思念我們這風雨飄搖的故國呢?”
船隊已進入和州境內,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對趙明誠說:“那就是霸王自刎
的烏江啊!你剛才說得好,望帝懷念故國,化作子規,啼血哀嗚,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鵑
,也變作了他的滿腔碧血!楚霸王逐鹿敗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肯一死以謝天下。這比
起那棄天下百姓於不顧,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氣節的多!”言罷,禁不住擊打船
上的桅杆,放聲吟道: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職的趙明誠死在剛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趕到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