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試 | 免費起名大全 | 每日一簽 |

一生勤儉的司馬光

現在的位置:靈狐算命 - 免費算命 - 小故事
小故事

一生勤儉的司馬光

一生勤儉的司馬光

司馬光(1019—1086)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大史學家、大政治家。他一生有三件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少年時期擊瓮救友,中年以後主編了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編年體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晚年以殘病之身上朝執政,不消半年時光把王安石苦心經營近20年的“熙寧新法”全部廢除。中國古代歷史上獲得司馬光這樣知名度的人物是不多見的。但是,他勤儉一生的品格卻不被後人廣泛了解。

古往今來,凡成就了大事業的人,往往都對自身品德的修養特別重視。司馬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特別在勤儉方面,在當時,在後世,了解他的人,都是有口皆碑的。

司馬光的祖籍是今山西省夏縣,他卻出生在今河南省光山縣。出生時,他的父親正任光山縣縣令。一縣之長的兒子,雖然算不得高貴出身,但總可以比平常百姓之子受到較多的嬌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司馬光的父親叫司馬池,據史書記載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縣官,生活十分樸素,其飲食一貫是粗茶淡飯,絕不奢華,即使招待上級官員,也只是用當地的山果,土產的蔬菜,而且也只限於三、五道菜。父親的儉樸,影響司馬光的一生。他常常用幼年所受到的家風的陶冶勵己勵人,教育兒孫,講解“以儉立名,以侈自敗”的道理。

司馬光20歲那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中了進士甲科。按常例,新中進士的人要參加皇帝賜予的“聞喜宴”(也有叫“瓊林宴”的)。參加宴會之前,朝官們獻給司馬光一朵光榮花,讓他戴到胸前。可是司馬光說什麼也不戴,不願炫耀自己。其他中進士的人都戴上了光榮花,有一個中進士的人告訴他:“這是皇帝贈的花,不戴是大不敬。”司馬光這才勉強把那朵花戴上了。

在封建社會裡“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被看成是天經地義的。司馬光做了幾任地方官后升任朝官,成了顯貴。這時,他的老友劉蒙,從河北到了當時的京城開封,以父母無錢贍養,兄死無錢以葬,弟妹嫂侄無資以撫恤為由,開口便向司馬光要五十萬錢。司馬光對老朋友這樣不了解自己,實在感慨,立即回信一封,說:“我司馬光一貫小心謹慎,儉樸為官,一分一毫也不敢妄取於人,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衣帛,視地而後敢行,頓足然後敢立,連親屬故舊我都拿不出錢來幫助,哪來的錢給您呀!”劉蒙這才知道司馬光與一般當大官的人不同。

司馬光一度在朝廷做諫官(職責是對皇帝諫諍),在無數的諫奏中,關於勸儉戒奢方面的佔了一大部分。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一些大臣為了討皇帝后妃的歡心,在大災之年竟擬定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元宵慶典,司馬光連上奏札制止這種有害於社會淳樸之風的慶典。英宗皇帝即位伊始,為了收買人心,鞏固自己的皇位,向朝臣遍賜錢物,司馬光連連上奏,表示反對,而且聲明自己得到的一份賞賜留在諫院做公使錢,他對英宗皇帝說:“節用之道,必自近始(從皇帝自己做起)”英宗皇帝還計劃對宮廷進行一番大修大造,司馬光上了《論修造札子》,希望“不得過為宏壯”。司馬光總結無數歷史經驗,告誡皇帝荒淫奢侈,必然對政事怠惰,就可能招致亡國的危險。

司馬光的老伴張氏,伴隨司馬光46年,早於司馬光二年去世。這時的司馬光已是北宋的重臣,雖然還未做宰相,朝野上下都稱他為“真宰相”。可是他未為愛妻大操大辦喪禮,而是賣掉自家的一頃薄田,簡樸地安葬了事。

司馬光晚年諄諄告誡兒子司馬康的,還是一個“儉”字。他寫了《訓儉示康》的文章,這篇文章一直保存到今天。在這篇短文中,他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這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奢者必惰,儉者必勤。

司馬光的“勤”也是有名的,而且養成於少年,貫穿其一生。

司馬光幼年時期就是一個勤奮讀書的孩子。據他自己說,小時讀書“常患記誦不如人”,別的孩子把教師留下的背書任務完成了,就跑到外邊玩去了。這時的司馬光則留在屋裡,為了不分散精力,放上帷幔,苦讀苦誦,一下到背誦得比別人都滾瓜爛熟才罷休。這種背誦的習慣到他中、老年時還保持着。他外出騎在馬背上,夜深人靜時,都是他背誦的好時間。司馬光一生讀盡了天下書,於學無所不通。正因為他學問淵博,才使他有可能用19年的時間完成貫穿由戰國到五代末年,總計1362年歷史的宏偉史著《資治通鑒》。

說到司馬光的勤,還有一個“警枕”的故事是值得一提的。那是在他編修《資治通鑒》的後期,有人給他造謠,說他編修工作搞了十幾年還沒完稿,是故意拖延時間,以撈取朝廷給的待遇(司馬光編修《通鑒》是得到政府經費支持的)。雖然是謠言,卻刺痛了他的心。為了加快寫作進程,司馬光用一截圓木做了一個枕頭,起名“警枕”,“警枕”硬梆梆,光溜溜,他枕到“警枕”上睡覺,只要稍一睡醒,頭一動,便從“警枕”上滾下來,懶覺睡不成了。這時,他立即起身,繼續寫作。當他編修完《資治通鑒》時,身體全垮了,眼花了,牙掉光了,耳聾了,半身不遂了。他在向皇帝上奏的《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司馬光一生做官,一生“勤政”。

他中進士后,被派到地方任縣官,別人常常看到他或半夜,或凌晨,手執笏板端坐床上,深思熟慮。後來有人問他這是幹什麼,司馬光說:“我身為朝臣,不能不認真嚴肅思考朝中之事啊!”

司馬光做宰相時,距他去世,只不到一年的光景。這時,他身體多病,舉步維艱,高太后(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執政)特下恩典,免朝覲之禮,特批他坐轎入宮,三天上朝一次就可以了,不必天天“點卯”。但是,司馬光沒接受太后的恩典,堅持天天上朝聽政。最後一天上朝是在哲宗元佑元年(1086)九月一日,他早起到了宰相辦公室———西府,但他再也無力批發文件了。司馬光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司馬光死後,人們檢查他的遺物,除了有8張稿紙上寫的奏文外,在枕間還有《役書》一卷,再沒有什麼個人財產了。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為哀悼司馬光,皇帝輟朝3日,京城為之罷市,畫工畫其像出賣,家家戶戶都掛司馬光遺像。送殯那天,沿途百姓夾道送行,如送親人;四方來京者數萬人,注香於頭上送葬者900餘人。一個宰相去世,獲得這樣多百姓的哀悼,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

根據司馬光生前的品德和政績,朝廷贈他為太師溫國公,用一品禮服裝斂,謚“文正”之號。在封建社會裡“文正”二字是不輕易謚人的,因為“謚之美者,極於文正”。司馬光得到這一最為嘉美的謚號。

司馬光的勤儉作風直接影響了他的兒子司馬康。哲宗皇帝為安排司馬光的葬禮,撥二千兩銀子給司馬康,司馬康拒而不受,後來沒有辦法才收下,但在治喪期間,則一切從儉,不為世俗事,從了司馬光生前的願望。

來自:經典故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1 算命網站 (v.8s8s.net) 一生勤儉的司馬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