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的選擇
何仙姑的選擇
近日閱報,悉知要把我市流傳最廣泛的民間傳說一—何仙姑的故事拍成八仙賀歲之電視劇《素女的故事》。我為我市文化領域這一盛事感到欣慰。
記得兩個月前,有個朋友就何仙姑的傳說與我有過一次漫談。他說,他曾多次帶朋友到小樓何仙姑廟參觀,但遊人,特別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看了有關何仙姑為抗婚投井自盡而成仙的介紹以後,心情都有一種不快的感覺。他說,關於何仙姑的故事,民間流傳的版本很多,美麗而動人的神話也不少。何仙姑廟為什麼偏要選一個令人心神壓抑的傳說來介紹呢?聽了他的話,作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的我,出於事業的責任心,當即電話向有關部門的領導反映了這個來自民間,對民間傳說整理的意見。
何仙姑是我國民間傳說八大仙中唯一的一個女仙。從宋代開始,關於她的傳說無論是民間流傳還是載入古書的都很多,甚至文學大家歐陽修和文學巨著《太平廣記》都有何仙姑的記載。何仙姑究系何人?雖然眾說紛紜,但影響廣泛的大概只有兩種說法:一說她是宋代湖南永州零陵人,是呂洞賓之弟子;二說她是唐代廣東增城人何泰之女,食雲母粉以成仙。
面對眾多的民間傳說,作為我國當代權威辭書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唐代廣州增城女子,住雲母溪,年十四五歲時,食雲母粉成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采果奉母。”這是《辭海》“何仙姑”條目的註釋。在註釋中,也提及永州的何仙姑,但卻說這是呂洞賓弟子姓趙名何的附會。
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其父何泰,唐代廣東增城小樓人。據史書記載,歷史上真有其人,《全唐詩外集》還收集了何素女《鳳台雲母》《將游羅》等多篇詩作。增城是何仙姑的故鄉,所以一九八七年全國開展大規模民間文學普查、搜集、整理的活動中,何仙姑的傳說成了縣重點搜集整理的對家。我當時有幸參與了這項工作。雖然我不是分工負責何仙姑這一個具體項目,但對何仙姑的傳說也了解不少。記得當時對何仙姑如何成仙也有多種傳說,不過流傳廣泛,影響較深的也只有兩種。一是以仙姑井為核心的傳說。傳說何素女囚不滿父母包辦擇配之命,常游羅浮,父母怪之,迫其就範,結縭前夕,素女為抗婚投家井自盡而成仙,留下鞋履於井旁。
現今小樓何仙姑廟向遊人介紹的就是這個傳說。二是與掛綠荔枝結合的傳說。傳說何素女自幼聰穎,明理孝順,常到羅浮山采山果供奉父母。由於常食雲母而行動而飛。當朝皇帝得知素女有飛天之術,便下旨接素女入宮傳術。素女不依,官差強行搶人,何母死拉女兒雙腳不放。突然,天降霹靂,素女爭脫宮差,朝羅浮升騰而去,遂成仙人。母親拉下的只是素女的一隻花鞋。素女成仙后,留戀家鄉,經常回家探望父母。一夜,母親將素女留下的花鞋交給她。素女見花鞋已破,就坐在荔枝樹上補繡花鞋。天將亮,素女匆匆而去,留下綠線一縷,索繞於荔枝上。從此,荔枝長出的果子都有一道明顯的綠痕。這就是著名的西園掛綠了。
關於何仙姑的種種傳說,都源於民間,各有各的基礎,各有各的特色。但我以為,對於我們增城未說,抗旨升騰而成仙的傳說更富於地方色彩。因為它既與《辭海》的註釋相吻合,又與增城的品牌荔枝掛綠相結合,充分體現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因此,全國民間文學大普查中,由我市文藝前輩丁楓整理,后被選入廣州市民間故事《羊城人仙神》中的《何仙姑》就選擇了這一種傳說;筆者創作的散文《荔枝,增城的品牌》也選擇了這一種傳說。
我不知道電視劇《素女的故事》有沒有素女成仙的情節。如果有,也不知劇中選擇了“抗旨升仙說”還是“抗婚投井說”,或者另選新說。但我只是想,一個孝順父母,不畏皇權而成仙,成仙后又帶來了掛綠荔枝,福蔭家鄉後人的傳說,總比那為抗父母婚命,投並自盡而成仙的傳說美麗動人得多。
素女究竟選擇哪一種辦法成仙,有人說,只有問何仙姑才知道。但我認為,何仙姑的神話傳說,是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增城是孕育何仙姑的地方,筆者趁增城拍攝電視劇《素女的故事》的機會,把這傳說拋出來,讓人民群眾去選擇好了。
最後,我還要補充的是,不論電視劇選取的是哪一種傳說,只要她是植根於群眾土壤里的,都是文學藝術中的一朵鮮花。這決不應由個人的喜惡而決定,正如我不會穿鮮紅的衣服,但我決不會認為穿鮮紅衣服就不好,因為太平盛世的年代里,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增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湛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