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打了個盹兒(三)
倉頡打了個盹兒(三)
從那以後,倉頡造字是更加勤謹和嚴密了,小心得如履薄冰,隨時敲打提醒着自己,再沒出現過一個造錯的字。
倉頡老了,日常活動已經感到很吃力了。他造字的熱情卻並未減退,腦子也還夠使,就是感到體力不支。那時候造出的字形要用銳器刻劃在龜板上,然後拿着這些刻着字的龜板到各個部落去向眾人宣布,這是很費力的事。倉頡已經無力刻劃龜板和奔波於各個部落之間了,黃帝就給他委派了助手協助他的造字工作。助手能在“造字聖人”身邊效力,有一種受到寵信和重用的感覺,自然事事格外盡心,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倉頡也樂得放心地把事情交給助手去辦理。
這天天還沒亮,倉頡一起床就靜靜地坐在他的茅屋前,冥目沉思,醞釀造字的最佳情緒。一會兒,他緩緩地睜開了眼,見東方露出了一抹曙光,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壯觀極了。他胸中也像有一個鮮活的太陽在翻湧撲騰,突然一個激靈,倉頡眼前一片燦燦光明,他一下找到了靈感——今天就以這枚鮮紅的太陽為源泉好好造幾個字吧。
不一會兒,整個太陽完全露出了地平線,把光芒射向了大地,倉頡據此造了一個“旦”字,表示一天中的天亮時分。太陽冉冉升起,掛在了樹中央,方位指示在東方,他就造了一個“東”字。太陽繼續探向空中,升上了樹梢,更加燦爛光明,他又造了一個“杲”字,表示明明亮亮的意思。太陽繼續前行,在廣闊的天空劃了長長的一條弧線,此時玉宇澄清,眼界特別開闊,他又造了一個“昊”字,表示廣大無邊的意思。漸漸的,太陽西斜,又大又圓,猛一下沉入了西山的一片樹林中,不見了蹤影,他又造了一個“杳”字來表示。
來自:小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