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常空門偷情
陳妙常空門偷情
陳妙常是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臨江青石鎮郊女貞庵中的尼姑。陳家本來就是臨江的官
宦之家,只因陳妙常自幼體弱多病,命犯孤魔,父母才將她舍入空門,削髮為尼。在女貞
庵中誦經禮佛。空門多暇。陳妙常好學不倦,她不但詩文俊雅,而又兼工音律,十五六歲
以後突然容光煥發,秀艷照人,穿着寬袍大袖的袈裟,就象仙女下凡,令人目眩神迷。
陳妙常的空門偷情與南宋初年的大名士張於湖頗有關係。張於湖,就是張孝祥,相傳
他曾在抗金名將張浚的席上賦一首《六州歌頭》的詞,張浚為之罷席。全詞如下: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
非人力;殊泗上,泫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
火一川明,茄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競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
,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鶩,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旌。使行人到
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當時張浚的抗金北伐軍在符離潰敗,南宋統治集團又重新走向妥協投降的道路。張於
湖的這首詞在急促的節拍中傳達出奔迸的激情,並通過關塞蒼茫、名王霄獵、壯士撫劍悲
慨、中原遺老南望等一幕幕鮮明的場景,反映出時代的特徵,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張
浚當時正招集山東、兩淮忠義之士於建康,上書反對議和,所以當張於湖即席賦出此詞時
,張浚有感於懷,為之罷席。
陳妙常的空門偷情就與這個張於湖有關。也可以說是張於湖成就了一段美妙姻緣。
張於湖是淮西人,進士出身,當年奉派出任臨江縣令,一路溯江而上,到達臨江縣境
的青石鎮舍舟登陸,夜宿鎮外山麓的女貞庵中,準備歇息兩天,然後走馬上任。
唐宋的時候,佛教在中國盛行,寺廟庵剎遍及全國各地,大多備有潔凈雅室,以供遠
道而來的香客住宿祈夢,和尚廟裡可住女客,尼姑庵內也可供男客過夜。久而久之,通衢
大道附近的寺廟庵剎,大都肩負着為旅客服務的任務,和今天風景名勝地區的觀光飯店,
沒有多大區別。
正是初秋季節,入夜月白風清,張於湖步月花間,忽聞琴聲錚錚琮琮,循聲走去,轉
過假山叢樹,不覺眼前一亮,月下見一妙齡女尼正在焚香彈琴,眉目如畫,姿態秀逸,酷
似瑤池仙子,心中頗有所感,於是朗吟一詞:
誤入蓬萊仙洞里,松蔭禪房睹嬋娟,花樣年華最堪憐;瑤琴橫几上,妙手拂心弦。
雲鎖洞房歸去晚,月華冷氣侵高堂,覺來猶自惜余香;有心歸洛浦,無計到巫山。
這個月下撫琴的尼姑自然便是陳妙常了,薄暮時分曾經與張於湖打過照面,只知他是
名士型的人物。張於湖也不便透露他就是新任縣令的身份。無論如何,陳妙常心想,匆匆
一面,豈可便以艷句撩人,當即口佔一詞,邊彈邊唱:
清凈堂前不捲簾,景幽然;湖花野草漫連天,莫胡言。
獨坐黃昏誰是伴,一爐煙,閑來月下理琴弦,小神仙。
張於湖碰了一個軟釘子,自然不便相強,他可是飽讀詩書,深明禮義的。更何況此地
又是自己即將上任的地方,怎麼能放蕩不羈而貽笑大方呢?於是急急抽身而退,第二天早
晨就前往縣城,然後是一系列的公務纏身,然而當稍得暇逸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想起女
貞庵中的妙齡女尼來。
恰好昔日的同窗好友潘法成遊學來到臨江縣,故人相見,把臂言歡,剪燭西窗,促膝
夜談。忽然話題一轉,談到青石鎮女貞庵中的妙齡女尼姑來。張於湖大嘆“人在官中,身不
由己”的苦水,潘法成則聽得心旌搖曳,決心繼續老友沒有完成的心愿。就這樣潘法成在急
景凋年之際,住進了女貞庵中。
潘法成認為女兒家削髮為尼,妙齡女郎長伴青燈古佛,總會有一段不同尋常的心路歷
程,再不然就是遭遇到巨大的打擊或痛苦的折磨;否則好端端的何不穿紅戴綠,塗脂抹粉
,享受女性黛綠的年華,以及戀愛嫁人,生兒育女,相夫教子,迎接充實而幸福的人生呢
?
於是,潘法成就問陳妙常:“人言,非經大難,不入空門,姑娘才貌才人,何事看破紅
塵。”
陳妙常答道:“人思病時,塵心自減;人想死時,道念自生。皈依佛門,乃獲永生,又
何必一定要經過大難呢?”
看來潘法成要比張於湖高明了許多,先行若無其事地接近伊人,再行設身處地與伊人
傾談心曲,然後再以才情逐步敲開伊人的心扉。
一日晨起,潘法成興緻勃勃地踱往東廂去找妙常女尼,說是夜來填詞一闕,煩請斧正
。陳妙常接過松花箋,只見上面寫道:
清風明月女貞庵,方外地;物我兩忘好修行,活種仙。
絕世容顏瓊姬態,傾城國;淡裝全無半點俗,荊山玉。
這詞一半寫佛地,一半形容人物,用辭典雅,字跡秀逸。陳妙常不覺大為欣賞,從此
也就對這潘公子多了一份好感。兩人開始經常談詩論文,奕棋品茗,彼此也就快速地熟捻
了起來。熟就不拘常理了,潘法成也就能夠經常登堂入室,進入陳妙常的禪房。一天,他
無意間看到了陳妙常夾在經卷中的一闕艷詞:
松院青燈閃閃,芸窗鐘鼓沉沉,黃昏獨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慾火難禁,強將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轉盛。
潘法成看后,大大地出乎意料之外,閉目冥想,一幅松風夜靜、青燈明滅的深宵畫面
,展現在眼前:空幃孤衾,輾轉反側,青春的胴體,翻騰於無盡的蒼茫里,那不就是夢寐
以求的妙齡艷尼陳妙常嗎?還以為她的情感防線,是何等的堅實而難以突破呢?原來卻是
如此!於是展紙濡毫,也填詞一閡:
玉貌何傅粉,仙花豈類幾品,終朝只去戀黃芽,不顧花前月下。
冠上星移北斗,案頭經誦南華,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許彩鸞同跨。
這詞填下后,就放在陳妙常的案頭,陳妙常看后,埋怨潘法成枉讀四書五經,不該逾
越禮法而填寫淫詞!潘法成便單刀直入地諷刺道:“出家人都‘強將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
轉盛’了,讀書人難道就不許問問‘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許彩鸞同跨”嗎?”
陳妙常頓時羞紅滿面,低頭忸怩道:“你怎麼偷窺他人詞稿!”但既然秘密被戳穿,陳
妙常的防禦陣線上,乍然露出一個巨大的缺口,潘法成乘機蹈隙,於是一舉攻佔了愛的城
堡,這位貌若天仙的美貌女尼,就成了潘法成愛的俘虜。不只是投懷送抱,而且夜夜纏綿
於禪榻,在陣陣梵聽寺鐘聲中,那修身養性的地方,成了談情作愛的所在。
神女下巫山,雲情雨意濃,幾度春風過後,陳妙常已是珠胎暗結。一日,潘法成見陳
妙常愁容滿面,珠淚盈眶,並從袖中掬出一幅彩箋遞了過來,上面寫道:
眉似雲開初月,纖纖一搦腰肢,與君相識未多時,不知因甚裙帶短些兒。
見茶飯不饗常似病,終朝如醉如痴,此情尤恐外人知,轉將心腹事,報與粉郎知。
潘法成看罷。不禁大吃一驚,當天便趕往臨江縣城,準備到藥鋪配一帖墮胎藥,先解
決目前的困境,以免當眾丟人出醜。繼而一想,即便解決了眼前的難題,終究不是一勞永
逸之計,為了釜底抽薪,決定與老友張於湖商議之後再作計較。
潘法成見了張於湖,一五一十地將來龍去脈和盤托出,結論是務請老友設法成全。
張於湖哈哈大笑,說道:“此事不難料理,你可以到縣衙捏詞說你與陳妙常自幼指腹為
婚,后因戰亂離散,而今幸得重逢,訴請完婚,我自有處置之道。”
潘法成歡天喜地地回到女貞庵,向陳妙常說明了一切,陳妙常經過一夜的思考,終於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硬着頭皮隨着潘郎來到縣衙,呈上了狀紙,惶驚萬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