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中原古帝神話傳說

漢族中原古帝神話傳說

漢族中原古帝神話傳說

有巢氏 又稱“大巢氏”。相傳,遠古時代他發明了巢居,教民構木為巢,以防野獸侵襲。《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項峻始學篇》云:“上古穴處,有聖人教之巢居,號大巢氏。”《莊子·盜跖》:“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此說又見《韓非子·五蠹》、晉張華《博物志·雜說上》。

祝融 ①古帝。一說為炎帝裔。《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話,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視融。”一說為黃帝裔。《山海經·海內經》稱: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又《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實則炎、黃古本同族,故二說一也。祝融號赤帝,羅泌《路史·前紀》卷八:“祝誦氏,一曰祝和,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祝融神話,還見《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湯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子夏城之間,西北之隅”;祝融等七神雪天遠 來,助周滅殷事見於《尚書大傳》及《太公金匱》;共工與祝融戊,不勝而怒觸不周山事見《史記·補三皇本紀》。②火神。《左專·昭二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呂氏春秋·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註:“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③主管南方之神。《管子·五行》:“昔者黃帝……得祝融而辯於南方。”《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自北戶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神農 亦稱“神農氏”。①農業的發明者。關於神農的神話、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採集、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階段的情況。《周易·繫辭下第八》;“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所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②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馬驌《繹史》卷四引《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作陶冶斧斤,為耒耜鋤耨,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助,百果藏實。”晉王嘉《拾遺記》卷一:“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及拾之,以植於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記·補三皇本紀》亦謂:“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媧氏之女,為少典紀。感神龍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種。③醫藥之祖。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史記·補三皇本紀》謂:神農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淮南子·修務訓》亦謂: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晉干寶《搜神記》卷一:“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述異記》卷下:“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葯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葯處。”後世傳言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好五臟,因能化解藥毒。又傳說神農因嘗百足蟲,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參見明·周遊《開闢衍繹》第十八回王子承“釋疑”。又有神農“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④土神。《禮記·月令》夏季之月:“毋發令而待,以防神農之事也。”註:“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⑤異草名。《太平御覽》卷三九引《神農本草》:“常山有草名神農,置之門上,每夜叱人。”

神農澗 在河南省溫縣。明陳仁錫《潛確類書》卷三一:“神農澗在衛輝府溫縣。神農採藥至此,以杖畫地,遂成澗。”今溫縣尚流傳有此活的神話。

燧人氏 又稱“燧人”①遠古人“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關於他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云:“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托遂皇於天。”②遠古時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稱“燧明國”。《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申彌國去都萬里。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號鳥},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同書卷七八引《禮古文嘉》云:“燧人始鑽木取火……遂天之意,故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棗杏之火”的傳說(見《藝文類聚》卷八七引《九州論》)。今河南商丘流傳有“燧人擊石取火”的活神話。

赤帝 即“炎帝”。《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自北戶 孫之外,貫顓頊之國,南至委火炎風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之火德

鏟草興鋤 傳說,神農時種莊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長。”後來,人們變懶了。天熱時,用繩子把石片吊樹上,人們坐在樹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沒辦法,人們拿鏟子鏟草。地晒乾了,鏟草費力氣。有的勁使猛了,鏟子也彎了,翻過來扒,化鏟着得勁。從此有了鋤。

瑤姬 炎帝女。亦作“姚姬”《文選·宋玉<高唐賦>序》:“妄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侶音舊傳》:“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神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燧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又《太平御覽》卷二九九引《襄陽耆舊記》:“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與古神話述帝女死屍化為 草契。《山海經·中次七經》:

“又東二百里,曰姑瑤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露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瑤姬神話又有瑤姬為西王母之女一說。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下:“廟乃在諸峰對岸小岡之上,所謂陽雲台,高唐觀。……今廟中石刻引《鏞城記》:瑤姬,西王母之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鬼神,斬石疏波,有功見紀。今封妙用真人。”此說又見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三所記。唐彥謙《鹿門集·拾遺·楚天》詩云:“不會瑤姬朝與暮,更為雲雨待向人?”唐李白《感興八首》詩云:“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

精衛填海 最早見於《山海經·北次三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朽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曉,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孝。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石,以堙於東海。”據《述異記》(上)之說,精衛與海燕結合生子,一雌一雄,一名“鳥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雀。在東海精衛誓水處,因曾扇於此川,故誓不飲此水。據現今湖南流傳的“紫蓋峰”傳說,精衛為神農求還魂草被救,填海復仇等,並得到道教神仙指引、搭救和鼓勵。陝西和河南方城也有此類神話流傳。

共工 炎帝裔。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后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與神農(《雕玉集·壯力》);與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與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之爭,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參見“杞人憂天”。

祝融與共工戰 《史記·補三皇本記》:“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此戰或又傳說為顓頊,神農,女媧,高辛與共工之爭。參見“共工”、“杞人憂天”。

蚩尤 炎帝後裔。宋羅泌《路史·后紀四》“蚩尤傳”:“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相傳:蚩尤不但以金作兵器,並能呼風喚雨。《山海經·大荒北經》。“雖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蚩尤與黃帝戰並被黃帝所殺之事,記述繁多,各有異文。《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山海經·大荒南經》:“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神話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