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漢中勉縣歷史典故:傾國傾城-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

陝西漢中勉縣歷史典故:傾國傾城-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

陝西漢中勉縣歷史典故:傾國傾城-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

“傾國傾城”

古代學者在剖析我國歷史時,曾列舉“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唐溺楊貴妃”四大美女傾國案例。他們用商紂王、周幽王、漢成帝、唐明皇四位君主分別被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美色迷惑,不愛江山愛美人,驕奢淫逸,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女人是禍水”,她們足以“傾國傾城”。

在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別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詩句。這就是譏諷周幽王寵幸絕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廢而亡國的真實故事。哲夫、哲婦,即明達、才智者。傾城,是指城邦覆滅。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為城,智慧的婦人壞城”。

據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縣圖志》中“褒城縣”條下載:“褒國,在縣東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國是褒姒的家鄉。漢中地方志又記,褒國故址在駱駱坪,今屬漢中市漢台區河東店鎮花果村。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即所謂“傾城傾國”是傾覆邦國的意思。這就是“傾城傾國”或“傾國傾城”典故的出處。古人把西周滅亡的歷史罪責強加在褒姒頭上,顯然有失偏頗。

後來,人們約定成俗,習慣用傾城傾國來形容婦人容貌很美。這句成語已作為絕色美女的讚詞,並無貶意。這裡的傾,已不是傾覆之意,而應作為傾慕理解。傾城傾國是說全城、全國得人都傾慕其美貌。這就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褒姒的美貌應受到所有人的羨慕。女人艷麗何罪之有!唐代官居御史大夫的大詩人元稹當年路過褒城時曾有感而發,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棧息武侯征”的詩句。這位政治家和詩人把功業未就的哲夫諸葛亮和亡國人劫的褒姒相提並論,字裡行間充滿對這兩位“哲人”遺憾及同情之心,這也是對那些歷史學人所作的褒姒傾國結論的有力否定。

“烽火戲諸侯”

古時候,有一名美女,叫做褒姒;古褒國的人為了贖罪,將她獻給天子周幽王。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現並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後來,褒姒勾結權臣,廢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聯絡鄫侯及犬戎入侵,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願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

“一笑失天下”

公元前八世紀,今漢中市漢台區北為古褒國所在地,它是我國歷史典籍中記載的絕代佳人褒姒的故里。

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宮涅驕奢淫逸,自從得到褒國進獻的美女褒姒后,封為寵妃,整天沉溺於佳麗之中,朝政荒廢。褒姒生性不笑,面對宮中玉宇瓊樓,錦衣玉食,她毫無悅色。褒姒美艷無比,但整天愁雲密布成為一大憾事。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們想盡千方百計始終不得效果。一天幽王出遊驪山,佞臣虢石父獻出烽火戲諸葛侯拙劣計策,幽王決意一試,遂命點燃烽火。各路諸侯見烽火報警,以為京城出現敵情。迅速整裝帶兵而至。見君臣安然無恙,且遊興正濃,感到莫名其妙。問其原因,對方笑而不答。“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史記·周本紀》)。看到這種場面,褒姒忍不住開懷大笑。看到褒姒終於開了笑口,而且笑時姿態更美,昏君樂得忘乎所以。風塵僕僕的諸葛終於明白,烽火報警,調兵遣將,原本為博寵妃歡心。王命如山,無可奈何,只得怏怏離去。為討褒姒再開笑顏,幽王故伎幾度重演。

後來褒姒生了兒子,幽王十分高興,取名伯服。公元前774年,幽王廢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同時重用善諛好利的奸臣虢石父為卿,國人怨聲載道。申王后和宜臼把這些情況告訴父親申侯,申侯非常憤概,毅然聯合兩個諸侯攻打西周。兵臨城下,宮涅慌忙命令點燃烽火報警。屢受戲謔的諸侯以為又是昏君在討好美人,按兵不動,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西周300年歷史宣告結束。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古人總結這一歷史教訓時認為,“赫赫宗周,褒姒滅之”(《詩經·小雅》)。併發出女色禍害之大,足以亡國的哀嘆!他們還把“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搬上舞台,以警示後來者引以為戒。

認真分析這一歷史事件不難看出,西周從強盛到滅亡,有其自身的歷史軌跡。它的滅亡與褒姒之笑無直接因果關係。美女褒姒笑的是昏君愚昧,佞臣醜陋。幽王荒淫昏庸,不愛江山愛美人;大臣阿諛好利,不為百姓為君主;舉國上下人心所背,危機四伏,這才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正如史學大師郭沫若所述:“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促使社會矛盾不斷發展,終於導致了宗周的滅亡”。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歷史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