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節熱鬧程度不亞於春節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這是宋代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記載的“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從這個場面可以想象,當年的七夕節熱鬧程度似乎不亞於“春節”。
“乞巧”,籠統說來是姑娘們想表達出自己心靈手巧、精於女紅的迫切願望。讓自己針線活技藝提高的願望,當然要向“織女星”表達。這就是古書中說的:“巧於織女”。乞巧的習俗據考證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恐怕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了。
這是我們已經斷代的習俗,不在故紙堆中搜尋,已經難以知曉了。而我們現在熟知的“牛郎織女故事”是七夕唯一的文化內涵了。牛郎織女作為一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已經是被譽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據考證,牛郎織女的傳說始於《詩經·大東》:“跂彼織女”、“睆彼牽牛”的記載,時代更久遠。
每到農曆七月初七是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像織女一樣能有美麗的愛情和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現在,姑娘們首先不再祈求自己心靈手巧了;而牛郎、織女在地上過着男耕女織自食其力勉強糊口的日子,在天上兩地分居一年才能見一回,這無論如何也不是現在主流價值觀認可的美滿婚姻。現在的七夕該祈求些什麼呢?又對誰祈求呢?
所以,當下的七夕節,最熱鬧的就是酒店的促銷了。今年看到的“最具創意”的促銷方式是,七夕當晚入住酒店的同一對情侶,明年情人節(2月14日)可免費入住同家酒店。
1999年,陳升曾做過一件很煽情的事,他提前一年預售了自己演唱會的門票,且僅限情侶購買,一人的價格可以獲得兩個座位。但是,這份情侶票被分為男生券和女生券兩份,雙方各自保存屬於自己的那張券,一年後,兩張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這場演唱會的名字叫做:明年你還愛我嗎?第二年演唱會上,陳升專設的情侶席位果然空出了許多。
哦,好吧,現在的考驗縮短為6個月了。這個促銷是不是該叫做:下半年你還愛我嗎?就算是七夕當晚有大風吹散了城市上空的霧霾,能有幸仰望星空目睹牛郎織女相會的我們,還有心情去猜他們在相互訴說些什麼嗎?
我的中國節,你該如何存在。(鄢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