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姓的來源 怎麼取名好聽
祿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七。
1、出自子姓,以祖字為氏。
上古商朝的末代王叫紂王,紂王有個兒子叫祿父,後來祿父的孫子取祿字為姓,世代相傳。
2、出自以官職為氏。
另一支祿姓,來源於周朝時的官職。周朝的司祿之官,大約是主管配俸祿,就是分配錢糧給官員的人。他的子孫以此為榮,就取祿字為姓,世代相傳。
3、出自以地名為氏。
在雲南省,有兩個地名,一個稱祿豐,一個稱祿功,現都是屬雲南省楚雄自治州的縣,其先民以地名為氏。這兩個地方在歷史上是否曾形成過祿姓,還有待考察。
4、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邑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記載,“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古邑名,時稱逯(今陝西咸陽旬邑),後來有一秦國的大夫被封於該邑,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5、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邑名,亦以邑名為氏。
據史籍《路史》記載,在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中的後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在羋姓逯氏族人中,最著名的就是隱士逯通,當孔子周遊列國到楚國時,他曾佯狂行歌,令孔子欽佩不已
6、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步六孤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代北鮮俾族原有三字姓步六孤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北魏太和十七~十九年(公元493~495年)遷都洛陽入主住院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期間,將步六孤氏改為漢字單姓逯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古典星座網/suanming/quming/
7、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祿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祿源出於子姓。商紂王之子名叫武庚,字祿父。商朝滅亡後,周武王讓武庚留在殷墟管理商朝遺民,而武庚卻不甘心做他人之臣,就聯合管叔等周朝貴族起兵,企圖顛覆新政。然動亂未果,武庚被殺。他的後人便以他字中的祿為姓氏,為祿氏。周朝設有司祿官,專管財政,經營,雖然古時重文官,但由於此官也直接關係國運。這種官員的子孫也以此為榮,就有以祿字為姓的。雲南有地名祿豐及祿功,且在清末此地也出現了有名望的祿氏,因此,這裡的祿氏應是由地名所得。祿父又名武庚,系殷紂王的兒子,周武王滅紂後,武庚住封地太子城(今管城區圃田鄉古城村),周成王時,武庚同管叔、蔡叔反周叛亂,被周公平定誅殺,祿氏家人紛紛北逃,在黃河南邊的荒灘野地裡開荒種田,苟安活命。日久天長,這裡形成一座遠近聞名的大村——祿莊。祿姓家族人丁興旺,輩分分明。
如今這裡的祿姓已達2000多人,仍然沿用著古老的十字定輩法,這十個字是:天、地、裴、萬、梁、國、明、九、有、助。於是,他們的姓名就叫祿助某,祿有某,祿九某,助字輩稱有字輩為叔伯,稱九字輩為爺奶……年年代代,生生不息,如果這十個字用完了,就重新開始,再啟用一輪。祿氏活動情況的記錄,有唐代出過吐蕃酋長祿東贊,但並非真正的“祿”姓。清雍正年間,雲南有位巾幗英雄祿氏,是襲鎮王府的隴慶侯的母親。當烏蒙人作亂時,祿氏率屬夷護守州署,協濟民軍儲,城賴以全。現今的雲南,尚有不少姓祿的家庭。
三、郡望堂號
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臨河郡:南北朝時期北齊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臨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縣。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
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臨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時期的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明嘉靖中期,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
穎川堂:東漢時期的逯閎,出任穎川(今河南禹州)太子尚書令,生有五子。其後裔因以為堂號。
荊州堂:東漢時期的逯續,任所州別駕,有三子,長子逯稠後出任荊州刺史(今湖南常德),因號“荊州堂”。
丹徒堂:東漢時期的逯稠生有二子,長子逯肅任丹徒令(今江蘇鎮江),因號“丹徒堂”。
樂安堂:東漢時期的逯逢,任尚書令右僕射,封樂安侯,生有五子:逯涉、逯表、逯瓊、逯昊、逯招,閤家融樂,因號“樂安堂”。
諫儀堂:西晉時期逯恢出任諫儀大夫,其後代號“諫儀堂”。
魚折堂:西晉時期有逯元之,他隱居於魚折(今浙江龍泉),因號“魚折堂”。
太尉堂:東晉時期的逯阮出任侍中、司空,贈太尉、興平康伯,生有六子,因號“太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