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過年有哪些民俗?摸石猴摸銅特摸門釘
舒智慧
老北京過年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除了走親訪友、賀歲拜年、逛廟會,還有到白雲觀摸石猴、去東嶽廟摸銅特、到正陽門摸門釘等等。
白雲觀到底有幾隻石猴?
過年到白雲觀摸石猴的習俗,據說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年時到白雲觀摸石猴,可以祛病避邪。因為“猴”的諧音為氣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順”天候,“道法自然”,順應節令氣候的變化,新的一年四季吉祥、健康平安。還有一說是“猴”通“侯”,寓意“封侯”,如果誠心撫摸石猴,可事業順利、官運亨通……儘管關於石猴的種種傳說不乏迷信色彩,但每逢過年,很多人無論多忙都要來一趟白雲觀,把白雲觀里的石猴逐一撫摸一番。其實,摸石猴的人心裡明鏡似的:石猴靈不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摸摸它,圖個吉利和快樂,心情愉悅了,人的身心健康了,也就諸事如意了。由於白雲觀山門中間門洞石拱券東側下端,雕有一隻正在靜坐修鍊的小石猴,所以進入白雲觀山門排着長隊摸石猴成為京城過年時的一景。如今,那隻不過巴掌大小的石猴被成千上萬的人摸來摸去,不僅比券門的其他地方亮堂,石猴的模樣也被摸得越來越模糊。
其實,白雲觀的石猴不光這一隻。
白雲觀位於西便門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有“天下道教第一叢林”之稱。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始建於唐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據唐代劉九霄撰寫的《再修天長觀》記載,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太上老君,特建此觀。金正隆五年(1160年),天長觀被焚毀。金大定七年(1167),金世宗完顏雍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完顏雍賜名“十方大天長觀”。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正月望日,天長觀再遭火焚。翌年重修,並賜名“太極宮”。金末,太極宮逐漸荒廢。元初,邱處機(號長春子)自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覲見成吉思汗,東歸燕京,被賜居於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凄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命弟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樓台修葺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因其道號長春子,敕改太極宮為“長春觀”。七月,邱處機仙逝於長春觀。次年,長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長春觀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元末,連年征戰,長春觀殿宇日漸衰圮。明初,以處順堂為中心重建宮觀,並易名為白雲觀。清初,白雲觀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遂奠定了今日見到的規模。
白雲觀的建築分中、東、西三路及後院,規模宏大。中路以山門外的照壁為起點,依次有牌樓、華表、山門、窩風橋、財神殿、玉皇殿、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西路和東路的主要建築分別為八仙殿、呂祖殿、文昌殿、元辰殿和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雷祖殿等,白雲觀的石猴正是“隱藏”在這諸多的建築中。關於石猴的數量,有兩種說法,其一說是共三隻,因為過去有“三猴不見面,鐵打白雲觀,有門無人走,倒坐南極殿”的傳說。說的
凌玲攝
即是白雲觀里有三隻石猴,隱藏在觀里的不同地方,互不見面;其二說是共有五隻,那麼,除了人們進山門時必摸的石拱上的這第一隻石猴外,其他的石猴都“藏”在哪呢?
因為石猴的“藏”身之處都很隱蔽,若想把白雲觀里的石猴都摸遍,還真要花些工夫。原來,第二隻石猴“藏”在山門西側的八字形影壁須彌座的浮雕中,須彌座的整幅圖案是一棵大樹,樹上掛滿果實,樹下一匹奔馬,馬前有一隻小猴,大小和山門上的石猴差不多。第三隻石猴“藏”在白雲觀東路的雷祖殿前,殿前西側有座石碑,據稱叫“九皇會碑”,其底座浮雕的圖案中雕有一隻手托仙桃的小石猴。但筆者去過幾次白雲觀,這通石碑都被藍色鐵板子遮擋着,無法得見這隻石猴的真容。
認為白雲觀石猴應該為五隻的人,是再加上以下兩隻:一隻在窩風橋南東側“重修窩風橋碑”的石碑座上,這隻小石猴手捧一個大蟠桃,體形比山門上的石猴大了許多。從石碑上所刻的時間來看,這塊碑立於1989年;另一隻石猴在白雲觀西路的元辰殿前,一座巨大的十二生肖影壁上刻有十二隻動物,其中之一便是石猴。
東嶽廟的銅特是什麼“神獸”?
在老北京,每逢春節期間,東嶽廟都是最熱鬧的地方之一,拜太歲、摸銅特,每天都會有不少人來祈福禳災。那麼,銅特到底是什麼“神獸”?為什麼摸銅特可以祛病避災呢?
東嶽廟位於朝陽門外大街,始建於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供奉泰山神東嶽大帝。元至治三年(1323年)落成,被朝廷賜名為“東嶽仁聖宮”,明代改名為東嶽廟。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嶽廟遭火災,絕大部分建築都被燒毀。次年(1700年),康熙帝頒布敕命重建廟宇,花了三年時間,東嶽廟基本按原樣得以修復。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整座廟宇再度重修。1996年,東嶽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向社會開放。
東嶽廟的建築由中路正院和東、西兩院組成,佔地6萬平方米,殿宇房屋600餘間,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的最大廟宇。從琉璃牌樓起,沿着240米的中軸線,依次排列着瞻岱門、岱嶽殿、育德殿和后罩樓等。岱嶽殿與育德殿之間,由穿堂連接,形成“工”字形格局,是典型的宋元建築形制;阜財殿、廣嗣殿檐下轉角處的鴛鴦交手,仍保持着元代的建築特點。
東嶽廟的琉璃牌樓是老北京最著名的牌樓之一,牌樓現在與東嶽廟的廟門隔朝陽門外大街相望,北面書“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傳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
東嶽廟號稱有“三多”:一是塑像多,二是石碑多,三是楹聯多。據1972年的統計,東嶽廟內尚有塑像1316尊,現仍存近千尊。石碑的數量之多更流傳着“東嶽廟的石碑數不清”的說法。據上世紀末的統計,尚有石碑138通,其中元碑1通,明碑32通,清碑99通,民國時期的石碑6通。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機靈鬼兒、透亮碑兒、小金豆子、不吃虧兒”,指的是東嶽廟的“四寶”。其中“機靈鬼兒”指東嶽廟東碑林的順治《重建東嶽廟金燈碑記》碑,碑座兩側各刻有一個小道童提着燈籠。由於雕工精湛,不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像道童用眼睛看着人笑。“透亮碑兒”指的是西碑林炳靈公殿前的一通石碑,碑首刻有兩條蟠龍。此碑採用透雕的手法,在龍身處鏤刻出六個孔,人們透過碑首,可以看見碑后的天空,因此得名“透亮碑兒”。“小金豆子”是鋪在岱宗寶殿月台西側的一塊青白石條,上面鑲嵌着一粒粒如豆狀大小的金點。有人以為是金子爭相摳取,實際上這些亮點兒只不過是自然形成的銅礦脈點罷了。“不吃虧兒”指的是一個石碑座,刻畫的是一群淘氣、頑皮的小猴捅蜂窩,馬蜂飛來,小猴們抱頭逃竄,神態生動逼真。此外,楹聯多也是東嶽廟的一大特色。幾乎每座殿宇前都掛有白底黑字小篆體的楹聯,這些楹聯大多意蘊悠長,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不過,過年時東嶽廟最吸引人的內容還是摸銅特。銅特被安置在建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康熙御碑碑亭前,這座御碑記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東嶽廟失火后皇家出帑銀重修的經過。所謂銅特,其實是用銅鑄造的“特”,這種“神獸”生活中並不存在,相傳它是文昌帝君的坐騎。“特”的形狀為騾身、馬頭、驢尾、牛蹄,因此,還有“四不象”之稱。又傳康熙皇帝巡幸江南時騎過它。民間傳說撫摸這隻“神獸”能治病,非常靈驗。據說它之所以叫“特”,正是緣於它有一種奇特的功能,若人的身體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的病處,然後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如今,這隻銅特頭部、腹部、尾部甚至鼻子都被摸得黃亮黃亮的。
正陽門城門上有多少顆門釘?
到正陽門“走橋摸釘”也是老北京過年的習俗之一。清《月日紀古》卷一中記載:“燕城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橋處,相率以過,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門釘,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蓋因婦女藉此節日可以走較遠的地方,實為一種健身活動。已婚不孕的婦女,摸城門釘,“釘”諧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興旺,希望來年生子。清李孚青《都門竹枝詞》:“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眾所周知,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城門為“內九外七皇城四”,每座城門上都有門釘,為什麼一定要到正陽門來摸門釘呢?據傳是因為正陽門是北京城的城樓中最高的一座,通高43.65米,所以摸正陽門的門釘最靈驗。
正陽門屹立在天安門廣場南端,是中國明清兩朝都城的正南門,坐落在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俗稱前門。正陽門始建於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最初沿襲元大都的正南門之名,稱為麗正門,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改稱正陽門並沿用至今。歷史上正陽門本是一個包括城樓、箭樓、瓮城及廟宇在內的古代群體建築,但在朝代更迭和歲月風雨的銷蝕中,如今僅存城樓、箭樓兩座主體建築,為1906年的遺存。
門釘是古建築的一種構件,大門上裝門釘,是用來加固門板的。最初主要用于軍事防禦,起加固城門的作用,后逐漸傾向於裝飾。老北京很多城門上的大門釘都是銅製的,外鍍一層鎦金。關於門釘使用的數量,明代以前並無明文規定。到了清代,才把門釘數量和等級制度聯繫起來。《大清會典》規定,門釘只用在皇宮、壇廟和皇室成員府第。皇宮、壇廟大門,每扇門板門釘九行,每行九枚;親王九行,每行七枚;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九行,每行五枚。皇家建築上的門釘數目都是橫九豎九,共81顆門釘,象徵帝王最高的地位,體現古代所謂“九五之尊”的觀念。據說在京師九門中正陽門規模最大,正陽門門洞是京師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所以,到正陽門摸門釘是老北京女子的首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