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習俗:讓小孩認老乞丐為乾爹,為其養老

老北京習俗:讓小孩認老乞丐為乾爹,為其養老

老北京習俗:讓小孩認老乞丐為乾爹,為其養老

乞丐,在傳統中國城市無處不在,歷代管理者努力整治,卻始終無法成功。清末外國人到北京,最驚訝的是行乞者們驚人的赤貧,當時英國人說,拿北京乞丐和英國乞丐比,後者生活好得像個國王。

乞丐多來自農村,分三種情況:一是遭遇天災,不得不出門乞食;二是經濟破產,已無地可種,只能靠乞討過活;三是利用農閑季節,兼職乞討。許多城市貧民也會加入乞丐大軍,他們白天上班,晚上行乞,或男人出外工作,女人孩子行乞,此外,當時50%左右的失業者也有乞討經歷。

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暴增,50多年間從1.5億左右增加到近3億人,農村貧困化局勢嚴峻,降至清末,西方列強屢屢入侵,利權大量外流,而人口增長速度依然迅猛,使大量農民家庭陷入赤貧化,在不太富裕的地區,幾乎人人都曾乞討,家家都曾流亡。

民國時期,北京是華北的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一個龐大的純消費城市,歷經軍閥混戰、日軍入侵,社會動蕩不安,人民饑寒交迫,北京解放前,190多萬人口中有40多萬失業者,1萬多乞丐。

乞丐多,給社會治安帶來巨大威脅,但政府能力有限。古代中國有“皇權不下縣”之說,不主張政府過多作為,可清中後期平均每縣人口達25萬,只有一個縣官和少量吏員,根本無法有效管理,許多事只能令其自我管理,這給了丐幫以生存空間。

丐幫介於合法與不合法之間,在很多情況下,政府甚至大力扶持,所以,當時每個城市必然有乞丐組織,都有頭目,他們負責劃定乞討區域,與政府官員協商。

對於管理者來說,丐幫有兩大好處,一是避免極端事件出現,皇家有重大活動,丐幫會自覺約束屬下,不前往乞討,二是丐幫弟子眾多,是重要的信息源,有助治安。

在老北京文化中,雖然歧視乞丐,但也有包容性的一面,特別是對老年乞丐,因為他們歷經人生磨難,卻能長壽,說明生命力特別頑強,所以有讓小孩認老乞丐為乾爹的習俗。被認為乾爹的老乞丐會得到定期施捨,甚至被養老。

在古人看來,貧窮與人格無關,施捨於人可以增加自身的福氣,有利於來生,此外,許多佛教徒也行乞,因能喚起普通人的慈悲心,他們被稱為“教化子”,以後訛傳為“叫花子”。

乞丐太多,被來華外國人視為奇觀,民國以後,城市管理者對此深感羞恥,可怎麼也解決不了問題,當時成都通過大量投入,短時間內乞丐數量銳減,被傳為奇迹,可沒多久,乞丐們又回來了。

新中國成立后,由於很好地解決了貧困問題,這一頑疾才得到根治。

本文資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民政志》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