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月羞花
成語出處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 《成語閉月羞花》王建峰繪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也作“羞花閉月”。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因姐姐閉月羞花,真假、這其間性兒難按納,一地裡胡拿。”
成語典故 人們形容女子長得漂亮,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來比喻。
“閉月”,是貂蟬 的代稱。那麼貂蟬怎麼叫“閉月”呢?貂蟬在後花園 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 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 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 ,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 ,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后,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着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后,與其兄楊國忠 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 發生以後,明皇攜着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 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 寫了一首《長恨歌 》,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沉魚”,講的是西施 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 ,吳越相爭,吳國 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 和宰相范蠡 押作人質。越王 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 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后就當著吳王夫差 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着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后,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遊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裡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至於“落雁”,就是昭君出塞 的那段故事。漢元帝 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牡丹·閉月羞花
菊花型。花蕾扁圓形;花淺紅色,嬌嫩細膩;花徑16cm×4cm。花瓣多輪,排列整齊,基部具淺紅色暈,雌雄蕊正常,房衣紫紅色。花梗細硬,花朵直上。中花品種,偏早。株型中高,直立。枝較細硬,一年生枝略短,節間短。小型圓葉,質厚,稍密;總葉柄長約12cm,粗硬,斜伸;小葉卵圓形,缺刻多,端短尖,邊緣稍波狀,具紫色暈,葉面粗糙,綠色。生長勢中,成花率較高,花色艷麗,萌櫱枝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