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王昌齡、高適“旗亭畫壁”

王之渙、王昌齡、高適“旗亭畫壁”

王之渙、王昌齡、高適“旗亭畫壁”

《集異記》: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人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乃曰:“寒雨連江夜入吳……”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淚沾臆……”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盡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枉哉!”因大諧笑。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據明胡應磷考證,“旗亭畫壁”的故事不盡可信,主要的依據是開元間三詩人無聚首長安的機會。雖然如此,這條記載卻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唐詩與音樂、唐詩的傳播等方面重要的參考。音樂使詩歌插上了翅膀,音樂又予唐詩以新的“包裝”,使唐詩在長安的傳播速度和範圍,遠遠超過了僅僅作為文字的詩,因為文字的詩藉以傳播者,仍在於閱讀和朗誦。而詩人的知名度,在詩歌的傳唱之中不知不覺間也廣為人知了,觀諸伶敬三詩人如“神仙”可知。

妙齡妓所唱王之渙的詩是: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曾被明、清的評論家們推為唐七絕的壓卷之作。詩的總格調是遼闊明快的,明快之中又有幾分沉鬱。“怨楊柳”就是笛聲中傳出的哀怨動人的《楊柳曲》,詩人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將笛曲《楊柳》與自然界的楊柳木聯繫起來,又自然地過渡到塞外的惡劣氣候:春風是不會度過玉門關的。後人又將“春風”解釋為帝王的恩澤,應該說也是很順當的。短短一首七絕,包含了無盡的意思,難怪王之渙要稱自己的詩是《陽春》、《白雪》之曲了。開元間詩名極盛的王之渙,今存詩僅六首,良足可惜。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故事相关内容
免費起名測名
情侶愛情配對
線上算命查詢
線上黃歷查詢
號碼吉凶測試